炎程February 06, 2024
在最近的文章«谁在原地踏步?论东风机会主义»中提出了有关“融工和政治报”、“融工和党组织”的关系应当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的明确观点。
较以前那种把“融工”、“政治报”、“党组织”的关系进行互相切割、或只进行在功能影响关系方面上的讨论。可以说我们现在取得了进步,但文章所讲的主要专注点在于批判东风的错误路线和机会主义倾向,而在进一步详细说明这是怎样的辩证统一关系的角度上来说是不够的。所以在此我管见所及,讲一讲应当是怎样的辩证统一关系。
若想要实现无产阶级暴力革命,需要有强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力量,而这就需要一个与群众产生广泛联系、由各地马克思主义小组所组成的强力政党。要实现这两点,就需要同志们进行积极的融工和党组织的建设工作。缺少其中一点,我们所要的那种强大的无产阶级先锋队政党就建立不起来。这一定的融工和党组织的对立统一,就构成一定的无产阶级革命力量。其中融工的群众基础是无产阶级革命力量的社会物质基础,党组织则是它的社会力量体现(或社会组织形式)。工人无产阶级是无产阶级革命学说的物质基础,它决定了无产阶级革命学说的性质;正如列宁所讲的“社会主义一开始只能从外面灌输进来”,也因此党组织的性质决定了无产阶级革命力量的性质、决定了融工的性质。在党还未是党而只是一个小组织的时候,由于才刚刚成立且主要由知识分子组成;小组织的理论建设方面势必会与各种机会主义、经济主义分子、修正主义分子作斗争,在发展到一定程度后这种理论斗争后的成果将会决定之后融工的策略和方向。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它决定了无产阶级革命力量是会得到继续发展还是滑向修正主义为其所用。
无产阶级革命力量的发展是在与敌对力量的攻击下,与中间力量的有条件合作下所进行的;无产阶级革命力量与敌对力量的对比决定了当下革命任务的策略,决定了革命最终的成功与否。当革命力量处于劣势、敌对力量优势时,在暴力革命时期应保留实力、暂时撤退、暗中发展,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应积极宣传,随时做好文革和再次暴力革命的准备。当革命力量处于优势、敌对力量劣势时,在暴力革命时期应当将革命成果尽可能扩大化并在关键时刻起义、建立社会主义国家,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应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理论”,发动文革积极反修反帝。同理,社会在革命时期最终导向何处、是否能建设成功,取决于那时一定历史时期内处于革命地位的力量的多少,在封建奴隶制度就是革命民主主义力量;在资本主义时期就是无产阶级革命力量;而在社会主义时期,由于社会主义是一种从资本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的制度,因此在这个国家内,势必还有资产阶级的敌对反动势力存在、还有滋生新资产阶级的资产阶级法权存在,因此这一时期处于革命地位的依然是无产阶级革命力量,只是相比于资本主义的敌众我寡,社会主义是敌寡我众的力量对比。东风内部存在的机会主义分子,无视革命力量极度劣势、敌对力量极度强大的当下,不懂得“主次分明、两者兼顾”,对外呼吁建立融工“只要平均”的机会主义观点。在革命形势弱小的时候拉低融工成员标准,反对融工队的成员首先应当是最先进的、最革命的。这种把融工队的任务目标狭隘化、融工工作危险化的观点,应当坚决抵制。
融工和党组织的矛盾,是无产阶级革命力量的基本矛盾;发生在无产阶级革命力量的发展过程中、发展的某一时期中。一般地讲,在无产阶级革命力量的历史发展中,融工起决定作用,它促进发展了党组织、为党组织的发展提供现实依据;体现在最初持革命立场的知识分子接触了工人无产阶级后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学说,初次壮大了无产阶级的力量、为后面维护无产阶级利益的革命力量提供了理论支持。而党组织反作用于融工,它加速或阻碍融工的进程。当党组织阻碍融工,使其具有狭隘的、危害革命的倾向时,只有坚决与党组织的错误路线错误思想作批判、与机会主义修正分子作斗争,建设好党组织的理论制度,发展好党组织的理论,把党引到正确的路线上来,才能挽救革命,保证融工乃至于革命力量的进一步发展。
马克思主义者争取群众支持、扩大在群众间影响力、保证党组织的群众基础(主要是工人无产阶级),建设党组织、为党组织输入新鲜血液挖掘先进分子、为党组织提供鼓动材料、为党组织提供理论建设依据的工作称之为融工。融工是区别于狭隘的组织工作,如:只在厂外调研、只在线上宣传、只在学校办公室、只求工人工会等。融工工作是在确立政治灌输的绝对领导、在无产阶级广泛存在的地方(如工厂、铁道、矿井等)、在贴合在无产阶级现实情况、符合无产阶级的阶级利益下所进行的。
具有一定工作能力、一定理论水平和一定革命觉悟的条件的融工分子,是融工的首要因素。融工者是融工的主体,是活的融工力量。融工方法的创造与实践是由融工者所进行的,因此不能忽视人的决定性作用;在不同时期条件下,融工者的能力和目的往往都会决定具体的融工工作的进展。
无产阶级广大群众是融工的工作对象,也是融工的社会物质基础。无产阶级群众无或有意识地指导了融工的工作目的、工作方向,并让自己也加入到融工工作中来。
融工工作是无产阶级革命力量发展的物质根源,在暴力革命时期,它促进了党组织的建设和发展;在社会主义时期,它促进了反修反帝的运动的成功进行;且都进一步提高了无产阶级的政治意识,使自发的无产阶级变为自觉的无产阶级。在我国官僚资本修正主义制度下,用马列毛理论武装的融工力量,就是最大的最革命的融工力量。这样的力量即使中间或是因经验不足等有所挫折,只要理论路线提的正确,融工工作到最后必然能够成功。燎原大群内部存在的官僚主义分子,只一昧说着融工,却忽视组织建设的重要性,无限拔高和无脑维护上级同志的权力,忽视基层同志们的民主意愿、破坏应有的民主权利。口口声声说是为了保证组织融工,但实际上是拿融工的借口维护自己在组织的统治地位、保证对其他同志的控制。这是带有一定修正主义性质的赤裸裸的官僚主义,这样的组织下所进行的融工只会危害革命重蹈佳士罢工的覆辙,我们应当坚决反对。
党组织是融工成果的集中体现,在一定时期内不同的融工成果决定了它的组织形式、组织规模、组织力量,也决定了组织的理论制度的建设、反应了其建设程度。在无产阶级革命学说提出时,党组织还只是一个主要由知识分子组成的小组织或小学派。而在暴力革命期间一个国家范围内融工成果的最高集中是全国性的无产阶级先锋队政党,它是在马列毛理论的正确指导下、融工工作的成功展开下的必然结果,是对“融工”与“党组织”辩证关系的运用到高把握的证明。
因此党组织的建设问题实际上就是处理好“融工”与“党组织”辩证关系的问题,融工为党组织的建设提供现实物质依据,而党组织反作用于融工,进一步促进融工工作的开展。这反作用于融工,体现在列宁同志根据当下的各马克思小组的融工工作以及其组织状态,指出了俄国各马克思主义小组存在的手工业方式问题,并做出了对应措施,要加强党的联系,建立区别于革命组织的职业革命家组织。这说明了,在融工工作陷入停滞时,党组织的制度理论建设的正确与否决定了融工工作的下一步进展是进步还是退步,决定了无产阶级革命力量是会壮大还是削弱。
唯政治报论的“前进报”内部的机会主义分子,虽然肯定了在革命总路线下政治报的绝对正确性和必要性,但是却无视其背后的融工工作和党组织的建设程度,执着于其形式。在这里就提到了“融工”和“政治报”的辩证关系的问题;和“融工”与“党组织”的辩证关系类似,融工为政治报提供报刊工作所需的现实材料稿件,而政治报反作用于融工,党组织的政治报部门在其他必要措施做好的同时集中材料为融工提供有效的鼓动经验,并在这样的共同的工作中将各个党组织联合起来。唯政治报论者不懂两者的辩证关系,无视政治报的物质条件,空谈政治报建设的必要性。只注重形式的建报建党,这种只在原则上重复正确性而不在实际上解决问题的行为,是真正反逻辑、反«全俄政治报“计划”»的,我们要坚决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