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列毛主义统一战线联盟February 12, 2024
我们一直担心“列宁道路”同志们的调和倾向致使他们把自身问题发展到更严重的地步,现在的确造成更严重的错误。“列宁道路”在《新春祝辞:“八仙”能过“佳士之海”吗?》 一文中就进一步体现了他们对融工问题的错误理解,并和东风、新十月、前进报一样夸大了政治报工作在现在的意义并拥护政治报路线。这里的问题主要不在究竟是融工的问题还是抽象的手工业的问题,问题的核心在于我国革命要到哪去、当前情况的一般事实以及怎么才能真正改变这种事实,如果不能主要地、首先地从这个方面出发来考虑当前的路线和工作方法必然要导致机会主义的问题。
这样的问题是怎样产生的呢?如果我们看看东风、前进报、新十月地情况就知道了(我们曾和他们问题做了大量的斗争)。自觉或不自觉地从非无产阶级的方面出发,对革命现实的错误估计、缺乏认识或者没有正确的重视,以及教条主义理解马克思主义的著作是产生这种问题的本质。
不管什么人,如果从这样的方面出发必然会导致他们产生这样一些错误:
1.不能理解融工手段在当下的重要性、首要性
2.不能理解融工前提的正确路线和融工的正确方法
3.把一般的或错误的融工同能推动革命的那种融工混淆起来
4.轻视融工或轻视正确的那种融工
5.特别的夸大政治报等非正确融工工作的意义
6.拥护政治政治报等错误路线(即把政治报等非正确的融工工作看作当前推动我国革命的核心)
而我们路线究竟是怎样的呢?我们曾在《谁在原地踏步?论东风机会主义》比较完成的论述了,我们这里做一个简单的定义总结,也就是“工人革命路线”:当下主要需要通过融工这个重要手段,发展工人组织(包括广泛的工人组织和工人革命组织等)并使马克思主义和工人运动结合起来,使我国共产主义运动发展到下一个阶段,也就是革命无产阶级逐渐开始领导我国社会运动并开始直接的社会主义革命的阶段。基于我国革命的现实,这样的路线就要求我们目前把融工手段当作主要的手段并把我们目前的优秀革命分子主要投入到这个事业中,但这绝不是说我们需要一般意义的融工,而是需要能推动完成这种工人革命使命的融工。
本文将回应“列宁道路”并详细阐述这些问题,我们希望“列宁道路”和其他更多的读者同志能够正确的认识这些问题。
一.对当前路线斗争的错误理解
我们先概括一下上述两条路线的大意:“融工”路线认为绝大多数革命知识分子都要进厂当工人(“融入工人”或“融工”的通常意思),然后在工厂中掀起“斗争”(实际上最多是在经济罢工中与警察发生冲突),希望以此吸引先进工人加入。而“政治报”或“办报”路线则要求在当前阶段革命知识分子去办工人政治教育小组和全国政治报,以此培养觉悟工人,并把革命工人政党实质建立起来;知识分子进厂当工人是发现先进工人苗子的方式之一,但不局限于此,也不是主要方式。
-列宁道路《新春祝辞:“八仙”能过“佳士之海”吗?》
首先这一段话,就说明作者没有正确的理解目前的路线斗争,或者说只看到了事物的部分现象或特征并把此当作了问题本质。
一般来说,过去的融工的确有过这样的情况,即实际把在工厂中掀起斗争当作主要的内容,这是一个错误,我们曾在《全面批判布站老管理目前的机会主义线下组织工作路线》批判过类似错误,把暴力当作融工的核心和融工前提和目的,即大群老管理当时提出的“建立暴力组织—政治灌输-暴力夺厂”的融工路线,但现在看来当时指出得还不够明确。但值得说明的是,布站(或者说燎原、大群)并不算明确的融工路线的组织,他们路线中还有“线上先锋队”和“熟人网络”等重要内容。中毛共的实践中也有这样的一些问题。
这样的内容并不能代表正确的融工路线,也不能说它是融工的正确方法。
如果从我们“统一战线”的情况出发,首先从事实方面来讲,在政治教育或者全国政治报,我们也在这方面工作上做了努力,并且一直在做,这是不比东风和新十月目前做得差的。就于革社、公社、到工人中去的简单情况来说,不管在政治报工作方面还是对工人的政治教育工作方面,我们现在都比疯狂栽赃、歪曲、污蔑我们并拥护政治报路线的东风、新十月、前进报做得更好一些。如果不能认识这一点就有罔顾事实的倾向。
第二,作者的这句话混淆了问题的本质或者说明他对问题的核心理解不够。而要我国革命的进一步发展就要把工人运动和马克思主义运动结合起来,主要手段只能是融工,但融工是为了建立工人组织,而政治报工作或脱离了以厂内工人组织工作为基础的灌输工作不管从是实践还是从理论方面来说都不能达到这个目的。所以正确的融工绝不仅仅是让知识分子进厂当工人发现先进工人的方式,融工手段是我们目前建立工人组织(包括广泛的工人组织和工人革命组织等)的主要方式,而这些组织则是完全为了工人阶级的利益所服务的。因此这句话实际上的遗漏了最重要代表群众利益的工人组织(这是工人在一切运动中维护自身利益)的问题,但这恰恰是唯一能够推动我国共产主义运动发展、推动我国工人运动发展、并能构成未来我国工人运动和革命事业的力量基础和核心的组织。自然在不同的工人组织之间还有各种区别和特殊关系,但这就不关乎这次争论的核心了。
二.怎样看待经济斗争?
列宁道路对经济斗争的理解是错误的,正如东风、新十月、前进报一样。我们首先要明白经济斗争是为了什么。
我们到工厂中做经济斗争,不仅仅是为了使经济斗争与政治工作相结合(当然如新十月等可能连这一点也无法理解),也是为了保障群众的经济利益,为了使群众能跟着我们走。为了解决当前左翼头重脚轻(领导机关太多,群众组织太少)、脱离群众的状态。当然这里说领导机关太多,并不是绝对数量过多,是相比于受左翼影响的群众组织的数量过多。不能理解、
承认这个状态,就不能认识到当下参与经济斗争的必要性,就必然要把经济斗争和政治灌输割裂开来。在前一种理解下,盲动的斗争就会被避免。
并且我们参与斗争的意义,一方面是为了和统治阶级进行斗争,而另外一方面则是保护群众的利益。因此,我们要求经济斗争和政治工作相结合,目的是为了启发政治意识和发展革命工人等工作;而另外一方面我们进行经济也会保护广泛群众的利益,这就会使即使在政治上没有认同我们的群众也愿意跟我们走,也能够被我们组织起来。这就能达到组织起广泛工人进行运动的目的。
但使经济斗争与政治工作相结合的工作,它主要是做党组织工作的方法(只吸纳政治上合格的成员建立起精干的党组织),就现在的条件来讲就是工人的革命组织的工作,即发展出和组织起坚定的革命工人。这其实已不是纯粹经济斗争了,只是它是和经济斗争结合起来的,
利用经济斗争启发政治意识的方式有许多。可能是经济斗争中进行政治鼓动,或者是斗争前后进行政治教育,又或者是筛选出少数重点分子进行更多的政治教育,又或者是多种方法一起等等。
而保障群众的经济利益的的经济斗争,则主要是群众工作的方法,它起到的作用是使党在隐蔽精干的情况下又能在群众中拥有现实性的庞大影响力,使群众支持斗争和拥护我们。因此,
在目前革命低潮的时期,经济斗争一方面是保护群众利益的主要手段,另一方面又是我们和群众建立广泛关系的手段,我们就可以利用这种手段进一步的引导和教育群众走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
所以群众工作和政治工作实际上也对应着两种组织工作,即群众组织和革命组织(党组织的雏形)的工作。两种工作相结合就可以使我们切实的争取到广大群众,并逐步的、巩固的发展起社会主义革命的力量。所以就目前的条件来讲,我国革命分子逃不开经济斗争的普遍现实,这就要把握住经济斗争的两个方面,也就必然要参与、利用、组织、改造这种斗争。
政治报路线批判经济斗争是往往是为了强调党组织的作用,我们从前进报等组织观点种也可以看到:
“融工”只是片面地强调了知识分子要进工厂与工人接触,但这只是一种创造工作基础的条件,不代表能必然导向好的工作结果(与工人接触不代表能做好政治灌输),即建立工人小组。后者需要的是在革命地方小组统筹下,切实地、自觉地、有计划地从事工作。这也是过去革命历史传承下来的、作为无产阶级政党前身的地方小组的工作方式,口号应当是“建立巩固的地方小组”,应当向整个左翼介绍地方小组的工作方式和工作方法。 创造新的口号,如“融工”或者“线上服务线下”的工作原则,是不必要的。对于大多数理论修养不足、对过去经验了解不够,但又愿意付诸实践的革命左翼来说,这会扰乱视线,
让他们凭着一腔热血去“与工人结合”,忽视了建设稳固的组织,其结果可能是,理论水平不足,计划做得不好,使得政治灌输效果较差,而后迟滞的工作进度又加剧了组织的涣散。
-前进报《用政治报实质建党代替不自觉的建党路线》
先不谈这种不能明工人利益、不能由革命无产阶级领导、不能建立在工人组织基础上的地方小组会变成什么。但结合列宁道路等组织对经济斗争的一贯观点来看,他们反对革命分子组织维护工人的经济利益,或是认为这种组织进行经济斗争是有问题的(极端如新十月反对去保障群众的经济利益,他们恐怕一听到经济斗争就想到了经济主义。)
他们特别强调地方小组、或者脱离工人小组的政治作用、强调脱离工人组织的政治教育的作用,一般是为了强调政治工作的作用、强调党组织的作用。但他们恰恰忘记了,脱离群众工作首要性而谈这些实际上只能是机会主义的,这种政治和政治组织也不再是代表无产阶级的政治和政治组织,而只能是其他什么东西。并且,今天的政治报路线者只着眼于党组织的发展,全然不顾群众的认识也是要循序渐进的,未来的无产阶级政党是要将一切能利用的群众力量利用起来才能打败反动统治的。而如丁雪雷这样的融工路线的提出者往往是为了强调群众工作的首要性。
所以在现在的条件下,我们既要进行广泛的经济斗争,又要努力的在这种经济斗争种增加政治因素并争取把它改造为政治斗争,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的组织起广泛的群众和工人革命分子,并使大量坚强的工人革命分子能够领导整个无产阶级运动,这就是工人革命路线的核心。
因此,当代政治报路线对经济斗争的理解体现了“只要精干、不要群众”的精英主义思想,其本质是知识分子式的小资产阶级机会主义路线。从知识分子式的小资产阶级的视野出发,他们自然不能正确的理解经济斗争、也不能正确理解的群众工作,只能进行割裂或歪曲。
三.抽象的政治灌输和对现实的割裂
既然脱离群众、既然实际上的反对融工的正确意义和正确地位,那就得不得不强调和夸大其他什么东西。因此把政治灌输和政治揭露抽出来并和融工路线割裂开来就成为了反驳融工路线的重要方法。而另外一方面,又共产主义运动的政治报工作离不开工人组织工作,因此又不得不向现实妥协和调和一下,但实际上主要内容仍然是非正确融工路线的。
在这次融工中,一个人数为个位数的融工小队进入了长沙广汽江森汽车内饰厂当工人,一个多月后发起要求提高经济待遇的罢工,离开该厂时队伍扩大为十六人,故称为“江森十六勇士”。但少有人知的是,当时通过经济斗争吸引到的工人,由于未受到全面的政治灌输,难以成长为坚定的革命者,因此队伍的扩大只是形式上的扩大,新增的人员流失得也很快。
-列宁道路《新春祝辞:“八仙”能过“佳士之海”吗?》
这里的分析的问题在于,忘记了经济斗争和政治灌输完全可以结合起来。我们在进行经济斗争的同时也可以进行政治教育。经济斗争能够吸引广泛的工人,但广泛的工人能较快成长为坚定革命分子自然也不会很多,但这不是问题的关键。关键在于,融工是我们和广泛的工人阶级建立起关系,使马克思主义开始和工人结合起来并培养起少数坚定的工人革命分子的首要和主要工作手段。而融工者通过做好相应的工人组织工作才能够实现这种结合,即把坚定的革命工人和广泛的一般工人分别组织起来,并把他们他们结合起来(也就是革命工人领导一般工人)。
如果说要对普遍工人进行全面的政治灌输,以及通过政治灌输等工作把一些工人培养为坚定的革命者首先就需要具备以上所说的这种工人组织的前提,否则“全面的政治灌输”就会变成抽象的无根之木。这就要求首要做好这种工人革命路线的融工工作。所以我们接下来就看到了这样的内容:
实际上,在培养觉悟工人的工作中,政治揭露才是基本的、贯穿始终的手段,因此运送和传播违禁书刊、组织政治材料的讨论小组具有突出的作用。日常宣传鼓动工作被列宁称为“言即是行”,和看似激烈的经济罢工相比,似乎是后退了一步,但却是实际的、深刻影响工人意识的基础工作。为了“言即是行”,政治报的编辑部生产政治材料,代办员网络运输政治材料,地方组织散播政治材料,从而把培养觉悟工人的工作大规模开展起来,
这是列宁所主张的工业化灌输方式。这个过程同时也是组织的框架形成的过程,为群众情绪高涨时“行即是言”的阶段做着思想、政治和组织上的准备。融工手工业方式不是不能培养出个别的觉悟工人,但大规模的政治教育只有通过政治报方式才能进行。
-列宁道路《新春祝辞:“八仙”能过“佳士之海”吗?》
在这一段话中思路已经跳跃到怎么直接培养觉悟工人,却忘记了我们和工人阶级还没有广泛的、直接的、组织的联系,忽视了培养觉悟工人前提是什么。所以这里提的工业化灌输方式或政治报就已经变成某种程度的抽象的无根之木。
离开以工人组织为首要基础的“政治灌输”和“政治报”只能是一种和共产主义运动实践相割裂开来的“政治灌输”和“政治报”,实际上起到了为“反对进厂”“反对厂内工作” “反动工人阶级的领导”等小资产阶级观点辩护的作用。所以丁雪雷文章的这些内容用在这里毫不过时:
“少年中国评论”区分了一个“思想灌输”与“组织灌输”,认为思想灌输主要是通过宣传教育使个人接受这种思想,而组织灌输主要通过获得某一组织的领导权、控制权或重大影响力来使某个思想成为这个组织的指导思想,使这个组织的行为服从或者符合这个思想的要求。“少年中国评论”据此继续为反对进厂做辩护,认为进厂知识分子进行的只是“思想灌输”,而不是“组织灌输”,因而不是真正的“灌输”。这真是奇谈怪论!工人的力量在于工人的组织,社会主义者进入工厂的首要目的,就是推动工人形成自己的组织。
这种组织不是单纯进行工联运动的组织,而是把工人的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结合起来的社会主义工人小组。而要形成这样的组织,就不仅要进行思想灌输,让单个的工人接受社会主义思想,而且要进行组织建设,把这些工人组织起来,形成社会主义者领导下的坚强团结的战斗小组,并通过一定的斗争把厂内的广大工人群众团结在自己周围。这是进步青年网一直强调的观点。思想灌输与组织领导紧密结合在一起,缺一不可。可是在“少年中国评论”这儿,思想灌输与组织领导却被人为地割裂开来了,以进一步为反对进厂的谬论做辩护。列宁在评论马赫主义时说,马赫主义用一些标新立异的新名词,空洞含糊的概念,
把自己的主观唯心主义本质掩盖起来。“少年中国评论”何尝不是用一些标新立异、空洞含混的概念,来掩盖自己的机会主义本质呢?
—丁学雷《列宁主义还是反列宁主义》
我们还可以看看前进报、新十月和东风的相关代表性观点。
政治灌输是首要的工作任务,反对先经济斗争再政治灌输的机械阶段论。
-前进报《用政治报实质建党代替不自觉的建党路线》
同志们!我们要的不是一面写着“党的机关报”的破烂旗帜,我们要的是全国革命的马克思主义者的思想统一,以建立真正的集中制政党;我们要的不是只满足于键政口嗨的网左,
我们要的是一批有理论修养,原则坚定,使用马克思主义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能够到工人中去进行宣传、鼓动、灌输的革命工作者。要完成这个任务,就不得不有一个政治报!
-前进报《今天我们如何办政治报》
我想要提出另一条关于工人运动的思路:知识分子们应该去工厂和工厂附近(如住宿区) 接触、教育、组织工人,要利用知识分子本身的理论素养、实践能力和相较工人更加充裕的时间,从第一次深入聊天接触和第一次派“传单”开始对工人进行政治灌输,尝试把工人组织起来,同工人一起进行理论学习。刚开始时的政治灌输和理论学习一定要符合所接触的工人的情况,要与他们本身的被压迫的地位,现实的各种矛盾相联系,少列些晦涩的数据,多讲些通俗的比喻;少说些死板的教条,多讲些生动的理论;少说些之乎者也,多讲些是啥为啥怎么办。而实现以上这三条要依赖于对工人们的一切生产生活、政治观点进行全面细致的了解、用马克思主义予以分析。
-新十月《去进行政治灌输吧!-当下融工策略的不足》
进某个厂长期做普工对于该厂内的经济斗争的发动、工人政治组织的建立以及政治灌输并非最有利的方式。
-新十月《融工分享—-我们是如何进行融工的?》
X 同志的思路是因为没有群众基础,所以我们灌输不进去,这个没错。但是我们现在又陷入了因为灌输不进去,所以没有群众基础的怪圈。这样还不能体现政治报的迫切性吗?传播不出去,恰恰说明了我们制作的刊物是有问题的。线上不能掌握线下材料做出好的宣传物给线下同志,而线下的同志在时间和精力上做不到线上的散播、传递。因此,线上和线下割裂的矛盾是最主要的原因。
-东风《怎么原地踏步?论我们今天组织间的问题》
我们看到《前进报》把经济斗争和政治灌输割裂开来(所以他们主观的认为我们把经济斗争当作了政治灌输的前提)、在把政治灌输看作首要的工作却认识不到这种工作的前提(即主要通过融工手段完成的工人组织工作)。并且在后一句话中,谈到需要工人中去的时候没有提到工人组织的工作并且还得出了需要政治报的观点。所以这里割裂了割裂了我国现实工人斗争和政治灌输的正确关系、割裂了融工和带政治性的工人工作的正确关系。
我们可以看到新十月自带着知识分子的立场认为应主要在厂外完成组织和政治灌输的工作,认为靠这样的路线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但现实是完全不支持这一点的,没有厂内工人组织的工作前提,任何大规模灌输都不可能的,并且灌输也无法和群众基础、现实斗争彻底的结合起来。
我们还可以看到东风叛变后,在部分认识到线上和线下割裂、没有群众基础就无法灌输的时候又莫名其妙的得出了政治报的迫切性和刊物制作得不足的结论。在一句话中自己的论述内容都和自己的结论完全冲突,简直是割裂到思想错乱、失去原则。他们还认为陷入了“因为灌输不进去,所以没有群众基础的怪圈”,而这个认识是错误的,反映了其思想错落已经达到了扭曲辩证唯物法或者说忘记矛盾论的程度,群众基础自然和政治灌输有着相互作用的关系,但总的来说群众基础是首要的、第一性的,灌输是第二性的。所以我们首先要做好群众的组织工作,然后才有条件做好其他的工作。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丁雪雷的在这里的批判完全不过时,这一段话在今天也能同时指出了所谓的“政治报四仙”的部分问题。
忘掉政治工作的前提或者说认为政治工作不需要任何前提、把现实斗争(现在的斗争主要是经济斗争)和政治灌输割裂开来,把组织工作(特别是工人组织工作)和政治工作割裂开来。这是这几者之间路线的共同问题,总的来说就是一种抽象的、非无产阶级的、非工人阶级的路线。
从歪曲事实方面也可以看出这条路线的实质。如列宁道路举了巴布石金的例子:“巴布⽯⾦,并非列宁去当普工、每天打 12 个 时螺丝后发动经济斗争涌现出来的, 是通过政治材料的传播、 工人小组和夜校的政治教育培养出来的”
但实际上巴布石金当时所在的工厂内部是已经建立了社会主义工人小组了。巴布石金是由工人小组的柯斯嘉同志发现的。柯斯嘉同志给巴布石金看了宣传材料、介绍他认识厂内工人小组领导人和其他同志,使巴布石金成为了一名社会主义者。列宁夜校是后面他们在交友中碰巧得知的。巴布石金的案例恰恰证明了工厂内部工人小组的重要性。却被列宁道路用来证明不用建厂内小组,这是应该指出的一个事实错误。目前所有培养出工友的成功案例,包括巴布石金、统一战线前段时间发的 14 年融工小组经验、江森十六勇士、以及到工人中去的《介绍几位工友思想转变的过程》,这些都是到厂内才培养出来的。有任何厂外灌输成功的案例吗?因此,现有案例都是厂内灌输成功的,或者说依靠厂内组织灌输为基础的,因此这完全是无视事实案例的凭空想象。正如新十月始终如一的恶劣的歪曲“到工人中去”一般。
四.追求抽象的工业化
实际上,在培养觉悟工人的工作中,政治揭露才是基本的、贯穿始终的手段,因此运送和传播违禁书刊、组织政治材料的讨论小组具有突出的作用。日常宣传鼓动工作被列宁称为“言即是行”,和看似激烈的经济罢工相比,似乎是后退了一步,但却是实际的、深刻影响工人意识的基础工作。为了“言即是行”,政治报的编辑部生产政治材料,代办员网络运输政治材料,地方组织散播政治材料,从而把培养觉悟工人的工作大规模开展起来,这是列宁所主张的工业化灌输方式。这个过程同时也是组织的框架形成的过程,为群众情绪高涨时“行即是言”的阶段做着思想、政治和组织上的准备。
融工手工业方式不是不能培养出个别的觉悟工人,但大规模的政治教育只有通过政治报方式才能进行。佳士抗争前没有政治报路线的实践与融工路线竞争,而融工尝试中又总有个别“苏维埃超人”能够在长时间的车间劳动之余完成额外的鼓动工作,于是融工路线的支持者会将融工实践的低效率归咎于融工的知识分子不够努力。但这种“不够努力”(实际上是对经济主义路线低效的无能为力)的现象相当普遍,造成了许多人的绝望,而且又由于融工路线轻视理论修养和对政治路线的思考,使人缺乏具有坚实基础的革命理想和政治判断力,导致许多人把对融工路线的绝望变成了对革命本身的绝望。绝望的个别人一开始用组织开除的手段处理了,但大面积的绝望会危及组织本身,需要一种额外的动力来巩固集中制组织,融工的经济主义由此转向佳士抗争的冒险主义。融工的低效率是冒险主义的温床,而集中制的组织一方面使得融工具有较大的规模和较高的强度,另一方面又把融工经济主义阶段的缺点暴露得特别明显,推动了经济主义向冒险主义的转化。可以说,融工路线是一条融合了经济主义和冒险主义的手工业路线,是革命的死路。许多融工的尝试止于经济主义的阶段就失败了,没有转化成冒险主义,只是因为缺乏集中制的组织条件。但即使加上集中制的条件,佳士抗争的冒险主义失败也会成为其最终的归宿。
-列宁道路《新春祝辞:“八仙”能过“佳士之海”吗?》
既然排除了群众基础的前提、排除了融工工作的首要和主要地位、排除了厂内工人组织等正确的融工路线和融工方法,那这里的话就变成了极具主观色彩的观点。那么在这种前提下追求的“工业化”究竟变成了什么呢?只能是一种空洞的、没有实际内容的、脱离无产阶级、不能推动我革命运动发展的东西。但作者显然还不能理解这一点,因此只能把一切过去融工中遇到的问题全都抽象的归结于整个融工路线本身的问题,并且依然用割裂现实的方式和增添子虚乌有的栽赃来理解。
那他们提出的路线是什么呢?制作、运输、散播政治材料。但这样的工作,只能以融工手段和工人组织为基础,否则只是散播政治材料完全得不到预想的效果,并且离开群众基础和工人组织的散播政治材料工作只会更加冒险主义,这种性质的地方小组也是更容易被捕获,如果“列宁道路”等组织认为这样行得通,你们应该带头这样去做。
并且如果以《列宁道路》认为的政治材料的方式来理解,那么列宁道路、燎原、公社、革社的月刊都能算某种程度的政治报。并且论坛等方式也可以理解为政治报,毛泽东旗帜网、布站、乌有之乡、激流网都可以理解为某种政治报。布战办了 15 年,布战的刊物也办了 15 年,我们看不出政治报路线的所谓政治灌输对我国工人阶级起到了多大的“工业化”作用。政治材料如果到不了工人那去并被工人普遍接受就是无用的东西,而且这种“工业化”的作用同样只能由工人阶级的力量来实现,只能由正确融工路线和相当的群众工作、组织工作来完成。
除此之外,政治材料的制作、运输、散播政治材料的工作现在是否没有人做呢?事实上,制作政治材料的人和组织现在就有很多;而运输、散播政治材料工作本身并不和融工路线、工人组织工作冲突,相反只有这些工作做好了,运输和散播政治材料给工人才有可能,并且工人组织完全可以针对政治材料的内容进行对应的教育和运动。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政治报工作和工人工作是一体两面、互相联系的内容,其中工人工作是主要的方面。而离开了这种融工路线、离开了结实的厂内组织,那么这种制作、运输、散播政治材料的工作不得不成为一种手工业的经济主义的方式,因为它根本无法有组织的影响起大量的工人,而且还总要以冒更大风险的方式来进行(这远比厂内组织工作大得多)。
那么到底是谁滚到经济主义那边去了呢?丁雪雷那篇文章的部分内容依然可以引用在这里而毫不过时。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列宁在《怎么办》中提出了解决上述问题的计划。那就是创办在全俄范围进行政治性鼓动的秘密报纸,以这张报纸为搭建无产阶级先锋党的脚手架,把分散的革命小组联系起来、整合起来,形成实现紧密的分工合作的全国性的革命者组织。值得注意的是,列宁所要通过报纸联系、组织起来的小组,不是现在中国的一些脱离工人的知识分子所组成的思想团体,而是实际组织、领导工人斗争,与工人阶级又紧密联系的革命小组。 列宁的计划正是后来形成布尔什维克的基础。列宁在此时强调让一部分工人活动家脱离“谋生劳动”、变成领取党的津贴的专职革命者的一个重要条件是,当时俄国社会主义者已经在工厂里形成了自己的组织网络,社会主义同工人运动已经有了初步结合。有这样的条件,这样在工厂外的专职革命者才能通过这样的组织网络发挥出他们应有的作用。
—丁学雷《列宁主义还是反列宁主义》
所以,我们也可以说,政治报路线是一条融合了经济主义和冒险主义的手工业路线,是革命的死路。
那为什么要把这种工作和整个融工路线、工人组织工作如此尖锐的对立起来呢?我们只能认为,列宁道路犯了和新十月、东风、前进报一样的错误,自觉或不自觉的用小资产阶级的立场来歪曲我国革命事业的发展。
所以后文我们也可以看到他们对俄国革命的理解是政治报、统一各个小组更重要;而不是组织工人更重要、群众工作更重要,统一是以此为基础的,统一又为进一步组织工人发展群众工作所服务。正如我们在《谁在原地踏步?论东风机会主义 》指出东风和前进报的问题一样,他们在建党问题中只重视统一的方面,而不重视其他的更重要的前提。这就是他们对“工业化”的理解。所以我们也可以看到,在实践中,即使统一战线和东风达成了某种程度统一,但东风的代表完全可以践踏种种已经规定的原则和纪律,完全可以无视这种统一的基本精神而进行各种破坏行动;当谈到更彻底的发展融工工作的时候,东风代表就完全的滚到宁可不要现在的统一也要拒绝这一点的立场了,既然排斥工人工作、排斥实际精神、排斥现实基础,那他们提出统一只能是一种抽象的、虚伪的、机会主义的统一。
《列宁道路》之前在政治报路线和融工路线上调和、又在社会主义革命和民主革命的路线上调和。而《列宁道路》新文章实际上的暴露了自己的路线本质,我们也已指出这些错误。因此我们告诫《列宁道路》的同志最好能悬崖勒马,另外我们也希望其他读者能够清楚的认识这些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