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arner L2同志: 问题往往不在于人数多少而在于能不能有效的动员社会力量 布党在二月革命的时候还只有两万正式党员 革命的量变到质变的规律只能给我们指示方向。但还需要我们实际的解决这个问题,才能真正的看清路线。 十月革命前后党员扩大到11万 群众在革命危机的时候是会飞速学习和体会到阶级斗争的规律的,这其中必然有相当多的人能够达到共产主义者的水平 所以往往各国爆发革命危机时,各国左派组织都会快速膨胀,有的时候,又会急剧缩水 例如1905年革命失败后,布党就只剩下最核心的骨干了 其他的人并不是全都放弃革命了,很多是暂时被迫和组织中断一切联系了,还有的是暂避锋芒选择暂时退出政治 革命组织的人数多少,确实对组织是关键,但是对革命本身而言,这并不是一个大难题 一句话,我们不是发展壮大后才进行运动,而是在运动中逐渐发展壮大 但这里的逐渐,并不是平稳向上的意思,只是表明运动发展具有阶段罢了 L同志: 辩证唯物主义的发展观是螺旋上升的。而机会主义者就是靠组织大、靠拳头硬,和资产阶级的形而上学的逻辑是一样的。 <@L2同志 “群众在革命危机的时候是会飞速学习和体会到阶级斗争的规律的”> 随着运动的发展,群众会越来越觉醒阶级意识,越来越掌握真理。真理一旦被群众掌握,就是不可逆的,就成为变革社会的巨大力量。 C同志 我的文章也大概是这个意思。不过我指出的是党如何发展,如何从一小撮革命家变成一个党,这个党又如何变成群众性的政党,这个群众性的政党在什么时候能够成为领导一个阶级的政党。我认为这个思路必须是明确的。比如会有人有这样一个问题:你们为什么不按照列宁所教导的总的原则进行工作。我们就要回答我们是如何看待我们的政党的发展的不同阶段以及对应的具体任务的。 L2同志 我看到他们下意识想到了艾伯特体制 德国社会党的老干部 他们就是极端推崇组织性 精密、纯粹、高效的组织机器 但却完全忽略了组织的目的,或者说阶级性 最终的结果就是,伟大的德国社会党彻底成为了资产阶级秩序的救星 只是片面的强调组织而不谈政治,最终结果就必然是一切权力集中到技术官僚手中 而这些脱离于阶级斗争实践,早已融入日常资产阶级统治秩序的技术官僚,非但不能在关键时刻起到革命的作用1 还要试图挽回过去的“正常生活” L同志 <@L2同志 “他们就是极端推崇组织性”> 对呀。大群就是反复说纪律、反复说规模。好像自己的纪律规模比得过特色一样。无产阶级的组织必须靠真理,真理只能被无产阶级掌握,那些小资知识分子永远掌握不了真理,永远是形而上学的逻辑,其实是比资产阶级还不如的。一旦遇到危机了,肯定会很快被消灭,或者投降资产阶级。 G同志 有了新的看法 政治报在列宁时期的作用,是统一各地组织之间的路线、组织、人员标准、行动规划,在当下,技术的发展已经使我们完全可以由其他方式更好的达到统一了。 列宁建党的那个政治报,已经完全不需要了 现在要做报纸,做的应该是揭露性的、宣传我们的组织的报纸 建党的根本问题,是如何工业化的培养自觉地马列毛主义的战士。 所谓工业化,要达到可复制、规模化、标准化,能够在社会的一切阶层中,而不仅仅是在个别的阶层中发展马列毛主义者 所谓自觉的马列毛主义战士,最重要的有两点,一是认识到当前融工工作的紧要性并愿意去开展融工工作,二是能够接受集中。 在列宁时期,政治报就是起到了这样的作用 T同志 应该说过去那种政治报的部分职能今天被其他工具或方法代替了,完全不需要还做不到。 至少我们还需要写文章,在意识形态上构成一个完整的机关报来领导整个组织的思想高度一致 当然不是那种传统报纸。 这种做意识形态工作的同志,还不能是一般的同志,必须要非常有素养、非常负责、非常懂我们整体工作的同志 统一是一方面,提供这种统一的素材的是另外一方面 也就是无产阶级内部也是一个复杂的传动机制,需要较进步的领导较落后的同志 开会是一方面,机关报是一方面。 至少在阶级社会中的很长一个阶段,十个庸人单靠自己的观点来开会,还得不出一个诸葛亮的逻辑 所以十个庸人也要靠一个机关报或其他什么来提供给他们进步观点供他们开会 G同志 需要报纸,但不是列宁时期的那种报纸 起到统一路线、统一标准、统一组织作用的东西完全可以是内部的学习会、讨论会 需要写文章,但不一定要形成报纸,文章也可以汇集成网站、论坛 T同志 总之总要需要一个东西,构成要一个完整的传动装置。 下面的人互相传播,靠的是同一种最进步的东西,但这种最进步的东西又不是一般的条件下就能生产出来的 总之不能混淆 古代传教者靠经书、中国古代的私塾靠四书五经、现代教学也靠教材。教学是一方面,教材是一方面;上课是一方面,制作教材是一方面;教师是一方面、制作教材的人是另外一方面。 总之,机关报只是一种特别适合做我们革命者组织内部的教学教材的一种形式。当然现代的技术产生了其他的形式,也许可以部分的代替,但总之需要这么个完整过程 G同志 大群也有一个内刊机关报,叫星火导刊,还有一个布战论坛的火眼金睛板块。 在进行内部组织集体学习交流会时,他们实际采用的是火眼金睛板块的文章,而未采取导刊的文章,也就是说实际统一起大群内部思想的并不是那个报纸,是论坛的一个板块儿 起到列宁那个全俄政治报作用的反而是论坛,不是全燎原的星火导刊 我们再拆下去 关键的既不是论坛,也不是报纸,而是表达组织路线、组织思想的文章,是这些文章是否能被学习 对于文章而言,重要的文字文章的形式吗?也不是 重要的是思想,文字及文章只是思想的载体,在列宁那个时期,只是文字载体相比于其他载体有不可替代的、其他载体无法比拟的优势 而今天,完全也可以用视频、用音频来传播这些思想 文字这个载体并不能在所有情况下优于其他载体 有时可能视频更合适,有时可能音频更合适 将来信息技术再发展,还会有更好的载体出现 L同志 政治报就是个组织工作的脚手架。我觉得最重要的是明确组织的战略,基于战略理清分工,然后用一个脚手架把所有细小的工作统一到战略之下,如怎么办所说:这是“为了把这一切零星细小的工作统一起来,为了使运动本身不会因运动职能的分散而分散,为了使履行细小职能的人确信自己的工作是必要的和重要的”。 没有战略何来有目的地制定细小的工作?没有脚手架何来围绕战略组织细小的工作? 我们需要依据我们当前的战略、当前的条件,来分析我们当前的脚手架应该是什么,而不是照搬一百年前的。我觉得现在围绕革命教材的编写,就能统筹我们改造线上为线下服务的工作,也能联络起我们线上线下的工作。革命教材包括指导知识分子到工人中去的机关报,以及改造工人的工人教材。 G同志 如果可以有活的革命教材呢 L同志 我们到工人中去的同志就是活的教材,他们的素质是最关键的。他们是领导者。我们的教材为他们所用。他们在实践中给我们反馈帮助我们改进教材、以及调整线上工作。这就是线上服务线下,线下改造线上。 现在大群在战略上直接就有问题,就不是站在无产阶级立场的,那有脚手架又有什么用呢,最后只能是建成小资产阶级的组织。德国社会民主党没有脚手架嘛,他们的脚手架不就是他们的合法的、能统筹各地党务的党组织嘛,但战略不对,走了机会主义道路,整个组织就毁了。 战略也要在运动中逐渐完善、接受实践的检验(这也是我们融工的同志要做的,没有他们我们的战略就无法发展,他们反馈给我们实践经验,然后线上辅助他们做理论研究)。只有真正在实践中摸索出了特色情境下组织工人的科学、并经受实践的检验,才谈得上建党。列宁的建党,也是在彼得堡摸索出被实践检验的斗争科学、产生大量合格的革命家之后,是战略成熟、实践丰富的自然的产物。 L2同志 现在还很难直接编写具体工作的教材 目前全世界好像就印共毛和菲共有系统的干部培训体系 但这也是有组织活动支持的 L同志 理论工作和实践工作是相结合的。不是说有很广泛实践才开始编写教材,也不是说要理论研究很充分了再开始实践。现在编的教材自然是依据之前已有的实践,然后再在进一步的实践中去验证和完善教材的内容。形成 实践-理论-实践 的螺旋上升。以这个为脚手架,就自然能统筹起线上和线下的工作。 L2同志 那就不需要教程了,只需要一些经验汇总文件就好 教材必须是成体系的,现阶段肯定还达不到这个要求 L同志 嗯。经验汇总也是有系统的汇总,中间肯定有很多地方不完善、或者直接是空白的部分。这样一方面能整理我们已有的经验,用这些经验来做一些现阶段可以做的培训,并在线下实践中检验这些经验的正确性;另一方面知道我们的缺漏,在线下实践中就需要特别注意去补足。 S同志 我认为应该让各方面的同志团结在一个统一政治报下,政治报可以成为一面旗帜 不然别人就不知道我们,不知道我们的纲领与口号 E同志 这里的政治报更多就是宣传作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