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生有没有直接进行商品生产还不好说。但今天的学校是一个进行商品生产的部门,但在这个部门中,主要是教师为劳动者。教师的劳动使学生未来的劳动力能力提高、进而劳动力价值提高,这些价值正是人类凝聚着的劳动转化到了学生身上。这些劳动的价值,即在不同的价值交换过程中体现,也在原有的价值量变化了的形式上体现。从结果方面来看,教师和学校之间、他们和社会之间存在等价交换和市场关系,这就是在交换价值。
我们知道,价值是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不管他的劳动是给自己用还是给别人用都是价值,这里只有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区分。并且当人类的劳动是为了交换价值进行劳动的时候,这就不仅是有价值的一般劳动,他的劳动就是生产和交换商品的劳动,商品也一定是劳动产品。教师是这样的,他们用自身劳动交换价值,他们生产的商品只是不具有直接的物质实体形式而已,只是通过各种手段和生产资料直接把他们的劳动价值转化到了他人身上。一个没有受教育的劳动力,一个受了教育的劳动力。这些都有明显的价值差别。这就是教师的劳动所对学生产生的变化。
2.教师和老师,在自己的劳动过程中,都是通过劳动把一定的生产资料的价值转移到了商品身上的。教育总需要各种教材、教育工具和一定的场地,而这些就是资本,就是他们生产价值所必要的生产资料。
生产资料、劳动者、商品,这是一个完整的过程,控制学校部门的资产阶级甚至能从中剥削剩余价值并扩大再生产,也就是一整个G-W-G′的过程。
3.任何商品的价格都取决于商品的生产费用。学生父母再生产的成本也是他们进行劳动力再生产索要耗费的价值,这部分价值也是通过交换来获取的。所以这方面恰恰是在证明教师的劳动也是商品。甚至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生产劳动本身也是商品生产。
因此,这里强调劳动力的价值即取决于生产劳动费用,恰恰是证明了教育就是生产这个劳动价值的一部分内容,或者说越是工业化的社会,这部分的占比就会越多。这只是说教师是在提供生产劳动力所必要的材料的一种,所以他们的劳动一方面和货币交换被当作一般商品,而另外一方面又作为一种原料被加入了其他生产过程中(劳动力商品的生产过程中),组成了其他商品的生产费用的物质方面。这里恰恰在说明他们劳动是生产商品的劳动,这种劳动本身也是一种商品。
4.所以学生在这个教育部门的商品生产关系中相对特殊,一方面他们是被劳动者进行加工的部分、是教师劳动所创造的价值的承担者,而另一方面他们自身的学习也可以增加这部分价值。因此学生在某种程度上被当作商品来对待。
但如果从总方面出发,学生一边被剥削压迫,一边依赖学校而在教育体系内获得好处、另一方面在生活上依赖劳动者;社会一边要求把学生变成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奴仆,学校也要学生考高分而不顾学生的其他利益;而另一边要争取自身利益,但同时又有求于学校。属于小资产阶级
学生受教育后,他的劳动价值得到提高,但学校却从学生和学生家庭这剥削了到了高于这部分提高了的价值的费用。这是因为,交换价值首先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因此,学生的使用价值提高了,但交换价值因为比例的缘故没有明显的提高,但学生和学生家庭却付出了完全不相称的价值。也就是说学生交的学费,上学花的钱要远远高于学生毕业参与劳动后能多赚到的,这个“投资”是亏本的。所以我们可以说学生或学生家庭被教育部门剥削了,教育部门应该尽可能少收费或者根本不收费,因为如果所有的劳动力的价值都在提升就等于没有提升,但对其他一般劳动部门来说劳动力使用价值的提升是有益处的,应该他们承担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