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马列毛主义统一战线March 03, 2024
在中国的“左圈”中曾经有过这样一场争论:当代的中国到底是帝国主义国家还是什么“半外围”国家、“二流资本主义”国家、“半殖民地”国家。不难看出,争论的背后隐含着更重要的问题:对目前中国社会性质的判断关乎着革命的性质、目标、道路。而我们认为,当代中国是一个新兴帝国主义国家,革命的性质是无产阶级革命,目标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革命的主力军和领导阶级是工人阶级。为什么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呢?本文意图从马列毛主义的帝国主义理论出发,列举数据表明当代的中国在各个方面都符合帝国主义的定义,展现中修帝国主义在近些年的扩张,揭露其丑恶嘴脸,并对一些持“半外围”论调的人予以回击。
我们都知道,列宁同志在其不朽的名著《帝国主义论》中,揭示了帝国主义产生、发展和必然灭亡的客观规律。在这本书中,列宁同志写道:“过于简短的定义虽然方便(因为它概括了主要之点),但是要从中分别推导出应当下定义的现象的那些最重要的特点,这样的定义毕竟是不够的。因此,如果不忘记所有定义都只有有条件的、相对的意义,永远也不能包括充分发展的现象一切方面的联系,就应当给帝国主义下这样一个定义,其中要包括帝国主义的如下五个基本特征:
(1)生产和资本的集中发展到这样高的程度,以致造成了在经济生活中起决定作用的垄断组织;
(2)银行资本和工业资本已经融合起来,在这个“金融资本的”基础上形成了金融寡头;
(3)和商品输出不同的资本输出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4)瓜分世界的资本家国际垄断同盟已经形成;
(5)最大资本主义大国已把世界上的领土瓜分完毕。帝国主义是发展到垄断组织和金融资本的统治已经确立、资本输出具有突出意义、国际托拉斯开始瓜分世界、一些最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已把世界全部领土瓜分完毕这一阶段的资本主义。”
可以说,列宁同志的论断到了今天仍然没有过时,至多是一些表现形式发生了变化:如公开的、露骨的直接殖民主义被较为“温情”的、软性的新殖民主义所取代,“帝国主义被迫改变直接的殖民统治的旧方式,采取通过他们所选择和培养的代理人进行殖民统治和殖民剥削的新方式”。¹但“帝国主义就其经济实质来说,是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没有变,垄断资本、金融寡头
首先我们来看当代中国资本的垄断程度。
列宁同志指出“资本主义最典型的特点之一,就是工业蓬勃发展,生产集中于愈来愈大的企业的过程进行得非常迅速。”“帝国主义阶段的资本主义紧紧接近最全面的生产社会化,它不顾资本家的愿望与意识,可以说是把他们拖进一种从完全的竞争自由向完全的社会化过渡的新的社会秩序。” 也就是说,产业上的垄断是帝国主义的重要特征。今日中国的垄断水平是什么样的呢?
我们先来看几个列宁列举的反映垄断程度的例子:“拿德国所谓广义的工业(包括商业和交通运输业等在内)来说,情况如下:……不到1%的企业,竟占有总数¾以上的蒸汽力和电力!而297万个小企业(雇佣工人不超过5人的),即占总数91%的企业,却只占有7%的蒸汽力和电力!几万个最大的企业就是一切,数百万个小企业算不了什么。”“在另一个现代资本主义先进国家北美合众国,生产集中发展得更加迅猛。美国统计把狭义的工业单独列出,并且按全年产值的多少把这种企业分成几类。1904年,产值在100万美元和100万美元以上的最大的企业有1900个(占企业总数216180个的0.9%),它们有140万工人(占工人总数550万的25.6%),产值为56亿美元(占总产值148亿美元的38%)。5年之后,即1909年,相应的数字如下:3060个企业(占企业总数268491个的1.1%),有200万工人(占工人总数660万的30.5%),产值为90亿美元(占总产值207亿美元的43.8%)。美国所有企业的全部产值,差不多有一半掌握在仅占企业总数百分之一的企业手里! ”
根据国家统计局第四次经济普查(2018年)的统计结果,我国工业单位总数为3450649个,营业收入为1185269.9亿元,从业人员有11521.5万人。其中,规模以上企业有374964个,占到工业企业总数的10.8%,但其营收却占据了所有企业89.2%、资产占到了82%、员工总数占到了72.5%。而“规模以上企业”的标准是其主营业务营收超过2000万,这样的企业显然已经不算小了,至少比列宁口中说的“雇佣工人人数不超过五人”的小企业大得多,中国工业的垄断程度可见一斑。不仅如此,那些雇佣工人人数超过300人的中、大型企业(标准参照2017年《统计上大中小微型企业划分办法》)仅仅占到了工业企业总数的1.4%,其营收却占据了全部企业的59.2%,这样的集中垄断程度,甚至超过了列宁时代典型的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美国,这正是“几万个最大的企业就是一切,数百万个小企业算不了什么”。
此外,2020年《财富》500强企业排行榜,中国有124家企业入榜(不含台湾地区企业),首次超越美国的121家,可见中国垄断资本的实力之强,在世界上也属于领先地位。尽管在2023年《财富》500强企业排行榜上中国企业数量首次出现下降,有135家企业上榜(不含台湾地区企业),比2022年少了一家,但也仍然仅次于美国的136家,远远超过其他国家。同时,2023年中国上榜的135家企业中有97家是国企,其中光是国务院国资委出资的央企就有47家,剩下的还有地方国资委出资的地方国企,以及财政部出资的企业,无论其形式如何,这些企业事实上都直接受到中帝官僚集团的控制,这是通常互相之间独立运营的美、欧、日资本集团所难以比拟的。这种集工业和金融资本为一体的经济实力实际上超越了欧美日的任何单一企业、公司乃至集团公司、跨国公司、辛迪加、托拉斯、卡特尔或财团。可以说,中国官僚垄断资本集团的综合实力是世界罕有的,不能说是后无来者,至少说是前无古人。红中网的远航一号先生曾经拿实行“新国家体制”的巴西瓦加斯政权、实行“社会主义”的印度尼赫鲁政权、实行“阿拉伯社会主义”的埃及纳赛尔政权这些国家的国有垄断程度也很高来反驳“中帝论”,但是,这些实行国家资本主义发展战略的第三世界民族主义政权有能力对外输出吗?他们的垄断资本集团在国际上又居于何种地位呢?和当代的中帝官僚资本集团相比,恐怕也是小巫见大巫了。

我们来看看当代中国金融资本的现状:


2022年,仅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和邮储银行六家国有商业银行总资产合计就有164.11万亿元,占到中国商业银行总资产的51.21%;实现净利润1.36万亿元,占到了总利润的58.96%。而中国的民营银行至今仅有19家,截至2022年年底,其总资产也不过1.78万亿元,不过是“六大行”的1%多一点,更不用说其他指标了。显然,国有银行在全方位的实力都要强过民营银行。因此,我们可以说,在金融领域,国有银行占据绝对主体地位,其中最大的几个银行几乎占据了50%以上的份额;以国有银行为首,中国的金融业已经形成了高度的垄断。并且实际上中国的所有大型国有银行几乎都是直属央行和财政部的,其股权又牢牢被中央汇金公司、中投总公司所持有。所以说,别看表面上银行有这么多家,实际上绝大部分都受到官僚资本集团的直接掌控。可以说,中国的金融垄断程度也是非常高的。而这种金融垄断又是以官僚集团的行政命令为基础的。
那么中国的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有没有紧密的结合呢?答案自然是有的。虽然中国法律规定商业银行禁止投资非金融企业¹,但是政府却鼓励非金融企业参股商业银行,在2013 年底,参股银行的非金融类A股上市公司就已经有470 余家。这样的“产融”结合当然利于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结成利益的共同体。此外,中国的产业资本还积极涉足金融领域,如作为粮油领域最大的央企的中粮集团就涉足了期货、信托、股权基金、保险等多个金融领域,并战略入股了龙江银行。还有阿里巴巴的蚂蚁金服、京东的京东金融、腾讯的腾讯金融科技等大型民营企业试图涉足金融领域。不过,中帝统治集团最近已经收紧了对金融领域的控制,名义上自然是为了金融安全云云。实际上呢?P2P暴雷不正是统治集团政策的后果吗?“原油宝”的条款违反多条金融规定,为什么能名正言顺的大举吸纳资金指导暴雷呢?河南村镇银行的背后又是谁呢?归根结底,这套管制措施也是“管上不管下”,官僚集团对金融资本有着绝对的控制力,金融领域是官僚集团权力变现,攫取财富的重要途径。
我们来看看当代中国对外资本扩张的现状:
以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过去20年里,中国已成为撒哈拉以南非洲最大的“贸易伙伴国”。目前,在该地区的全部货物出口中,有五分之一流向中国。该地区对中国出口的约五分之三都是金属、矿产品和燃料,与此同时,中国也已成为非洲国家最大的进口来源国,向非洲国家供应工业制成品和机器设备。这样的贸易结构的背后,不正是中帝国主义掠夺原材料,输出商品的体现么?

自中修完成复辟资本主义、深度参与全球资本市场、启动“走出去”战略以来,中国也成为非洲各国政府的主要融资来源。00年代后期,中国对该地区的贷款(主要用于修筑基础设施)迅速增加。因此,中国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公共债务总额中所占比例从2005年之前的不到2%上升到2021年的17%左右。这为非洲国家提供了新的基础设施融资来源。但中国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贷款常常施加了相当苛刻的条件,且经常要求自然资源作为抵押——这和百年前的西方列强对清政府的借款又有多少区别呢?目前,中国已经成为该地区国家最大的双边官方贷款国,超过了美英法等一众老牌资本主义列强,当然,以私人公司为名义的商业债务并不包括在内,但这也足以说明中帝在非洲势力扩展的迅猛。2006年以来,中国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外国直接投资也大幅增加,从2006年的几近于无到2021年占该地区年度外国直接投资流入量的23%左右(约30亿美元)。当然,由于中国的投资只是在近期才快速增长,其投资存量占该地区外国直接投资总额的比例仍然相对较小,2021年约为4.4%,资金主要分布在建筑业和采矿业,虽说仍比不上英、美的百年经营,但其资本输出的势头已经显露无疑。不过,自2017年以后,中帝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投资和贷款都有所缩减。如在2021年中非合作论坛上,中国宣布首次削减对非洲的资金支持,三年内从600亿美元减少到400亿美元,尽管其中减少的100亿是由直接的对基础设施的融资转换为各种形式的贷款。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国内经济增速持续放缓,对于掠夺原材料的需求略有下降,而非洲各国又在长期的帝国主义剥削下背负着承重的债务负担,使得中帝的金融资本缺乏输出的意愿,最终导致这一阶段中帝的资本输出有所下降。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中帝在非洲放缓了争霸的脚步,实际上,中国凭借着在非洲各国公共债务中的庞大占比,在一系列债务重组和缓债谈判中都占据着关键性的地位,不难推断出中帝能凭借其经济优势地位来达成对非洲国家经济上的控制,乃至政治上的控制。


我们又来看中帝所谓“一带一路”战略的重点地区中亚。自2013年中国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说法后,中国开始加大对中亚地区的商品输出力度。同时采取直接投资、提供贷款等方式提升其经济影响力。可以说中帝在中亚的影响力的确有了长足的进展:中国占中亚进口、出口的份额都逐步提升到20%以上;中亚诸国都欠下了巨额债务,如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分别有约40%和50%的公共债务来自中国,而更多的隐性债务难以计算。自2008至2023年期间,中国在中亚拨款近360亿美元用于能源互联互通项目、约410亿美元用于矿产和石油勘探开采项目,中国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促使着中国资本去攫取开发中亚庞大的油气资源,尤其在土库曼斯坦,中国已经成为土库曼斯坦油气资源的最大买家,超过了在这里有着传统影响力的俄帝。但是,由于苏联解体后中亚诸国普遍由前苏修官僚、新贵寡头掌握政权,贪污腐败横行,广大无产阶级群众始终处于被压迫地位,中帝的投资、“援助”往往被统治阶级侵吞,加之帝国主义竞争中其他对手的有意利用(不仅美帝,甚至俄帝也对中帝在中亚的扩张保持警惕),这就不能不使得中亚人民涌现出反对中帝的情绪。此外,俄帝在中亚的传统经济影响力始终没有被中国超越,欧盟资本在中亚也仍然总量居于第一,“一带一路”战略推行到现在,中国的商品输出并未有显著的进步,近几年直接的投资甚至略有衰退。看来,中帝在中亚的帝国主义扩张有所进展,但仍然受到严重的阻碍。




再来看中帝在拉丁美洲的扩张:2022年,拉美地区与中国贸易额再创新高。拉美对中国的出口额约为1840亿美元,而从中国的进口额约为2650亿美元。双边贸易逆差占该地区GDP的1.4%,连续两年创下新高。虽然拉美在中国市场的几类核心大宗商品(包括铁、铜和牛肉)份额持续增长,但其购买中国商品的速度增速更快。过去20年来,中国与拉美地区的贸易规模暴增了26倍,中帝在拉美地区的影响力不断增长,冲击了欧美传统列强对当地的控制。例如,2001年,智利、秘鲁和巴西主要都向欧盟出口,但到2021年中国成为了其第一大出口国。不过,中国在拉美的地位远未达到独占的地步,拉美国家往往在中国作为其第一大出口国时与美、欧也保持着密切的贸易联系。中国资本也在拉美攻城略地:南美的秘鲁首钢、阿根廷货运铁路、首都地铁更新、大水电站巴拿马铜矿以及港口、地铁。中国收购智利桑普拉能源发电站,以及巴西最大私营电力企业CPFL公司54.64%的股权,甚至租地签约大规模种植农作物。此外,从委内瑞拉港口重建、厄瓜多尔公路建设,到巴拿马运河大桥、科隆港口、发电站,到处是中国资本的身影。中国对拉美的投资也从2000年的排不上号到了今天的位居前列。值得注意的是,新冠疫情以来中国对拉美的投资明显减少,但2022年开始中帝加紧了对拉美地区资源采掘业的资本输出,连续收购了多家锂矿,中帝意图在新能源领域垄断原料的列强争霸意图明显。此外,尽管在疫情期间中国放缓了在拉美的资本输出,但拉美各国对中国的金融依附却日益增加,如厄瓜多尔、苏里南等国因对中国欠下大量债务就被中国主导了债务重组。可以说,美帝批判中帝在拉美制造“债务陷阱”并非空谈——这不正是各个帝国主义国家玩弄的老伎俩么?当然,美帝这么说不会是为了拉美各国人民出头,但其抛下帝国主义各国的心照不宣而直截了当地指责中帝的行为也暴露出两国争霸的形势趋于白热化。总而言之,中帝在拉美这个“美帝的后花园”的扩张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在这一区域的争霸意图十分明显。

联合国贸发会议(UNCTAD)《2023世界投资报告》显示,2022年全球对外直接投资流量1.5万亿美元,年末存量39.9万亿美元。以此为基数计算,2022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分别占全球当年流量、存量的10.9%和 6.9%,流量列全球国家(地区)排名的第二位,存量列第三位。




根据以上数据,我们不难看出中帝近几十年来其资本扩张速度、资本扩张规模都是世所罕见的,尽管疫情几年来投资份额有所缩减。但总体而言,中帝近年来对外投资流量仅逊色于美帝,对外投资存量仅逊色于美、荷——而荷兰的对外投资存量又有绝大部分是各国资本为逃税而在荷兰设立的皮包公司/“特殊金融机构”贡献的。所以,实际上中帝对外输出的程度仅次于美帝,远远超过了英、法等老牌帝国主义列强,这正应证了列宁“在帝国主义时代,某些工业部门,某些资产阶级阶层,某些国家,不同程度地时而表现出这种趋势,时而又表现出那种趋势。整个说来,资本主义的发展比从前要快得多,但是这种发展不仅一般地更不平衡了,而且这种不平衡还特别表现在某些资本最雄厚的国家(英国)的腐朽上面。”的论断,中帝的高速崛起,老牌帝国主义国家的相对衰弱,疫情以来中帝发展脚步的放缓,都说明了帝国主义发展不平衡的规律,而发展不平衡决定了帝国主义国家间必然会产生一系列激烈的竞争和冲突。对于中国这样一个高速扩张、积极进行争霸的帝国主义新兴国家,再蒙上眼睛谈什么“半外围”的陈词滥调,只能说是非蠢即坏。
2022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涵盖了国民经济的18个行业大类,其中流向租赁和商务服务、制造、金融、批发和零售、采矿、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投资均超过百亿美元,上述六项行业占据了当年投资的88%。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保持首位,制造业由上年第三位上升至第二位。而在2020年,投资超过百亿美元的还只有商务租赁业、制造业、批发零售业、金融业这四个行业,可见中帝的投资并不局限在某一领域,而是愈发的多元化,交错成网。
为了加速对外资本输出的扩张,中帝还鼓励其境内的私人资本向外扩张,2022年的对外非金融类投资流量中塞里斯私人资本对外投资709.4亿美元,占50.3%,同比增长1.5%;赛里斯的官僚资本对外投资706.9亿美元,占49.7%,下降14.7%。可见,私人资本和官僚垄断资本在对外扩张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可以说,在帝国主义争霸扩张的层面上说,私人资本和官僚垄断资本不仅没有矛盾,反而是不折不扣的同盟军。
红中网的一些先生们曾说:“我们可以给帝国主义国家订下这样一个定量门槛:第一,其在国外帝国主义性质的资产要大于外国在该国帝国主义性质的资产……..2016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即帝国主义性质的海外资产约为 5766 亿美元,同年外国在华直接投资累计存量约为 9493亿美元,外国在华的帝国主义资产远超过中国在外帝国主义资产”所以,中国当然不是帝国主义国家。事情果真如此吗?首先,这位先生的数据似乎不甚精确: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字,2016年的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是13573.9亿美元,外国在华直接投资累计存量似乎也远远超出这位先生给出的数据。不过,我们姑且抛开数据问题不谈,让我们回到这位先生的结论上来:其在国外帝国主义性质的资产要大于外国在该国帝国主义性质的资产,才算帝国主义国家。看起来似乎颇具几分道理,可是我们一旦把现实世界的数据套上来,就让人哑然失笑了:2022年底,美国的外国直接投资存量为10.4万亿美元,而2022年美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是8万亿美元左右——原来红中网说的“美帝”也是一个半外围国家!英国呢,2022年外国直接投资存量为2.70万亿美元,对外直接投资存量约为2.2万亿美元,看来,也是一个“半外围”国家,没想到列宁时代的帝国主义强权,现在竟然当买办了。当然,中国2022年累计外国直接投资存量为3.82万亿美元,而对外直接投资存量在2.7万亿美元,自然上不了这位先生“帝国主义”的标准,不过,考虑到疫情结束后中国对外投资的回升和2023年开始的外国在华投资负增长,看来中国迈向“帝国主义”倒是指日可待,美英等半外围国家则难有机会了。那么帝国主义到底在哪呢?2022年,荷兰外国直接投资存量为2.68万亿美元,对外直接存量则是3.2万亿美元左右,原来,荷兰才是残酷剥削英美半外围国家的帝国主义强国!读到这里,相信读者也已经了解到了这位红中网先生的逻辑的荒谬之处了。
在列宁写作帝国主义论的时代,沙俄尚且有着庞大的前资本主义经济成分,其工业实力、资本输出都远远落后于西欧、北美帝国主义国家,英法在俄资本显然比俄国在英法的资本多得多,甚至可以说俄国的工业发展深度依赖于英、法的资本,那么俄国就是“半外围国家”吗?俄国革命中应该联合“民族资产阶级”斗争“买办”吗?(或者按红中网在明面上的说法:幸好俄国是个半外围国家,才能发生社会主义革命,否则在帝国主义国家内力量对比永远都不利于工人,便也永远也没法革命了)。但在列宁那里,他就从来把沙俄定性为帝国主义国家,俄国的革命前途也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此外,二战前的日本(日本的法西斯主义者甚至说日本是“无产阶级民族”,要打破“资产阶级民族”,这跟今天中国形形色色的“入关学”、法西斯主义者是多么相似!),一战战败后的德国,也都曾经对欧美垄断资本存在一定依附性,“对外输出”少过他国投资,但这影响其帝国主义的根本性质吗?可见,红中网认为当代中国不是帝国主义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
正如赤眉同志在《帝国主义,还是“半外围”?——论关于中国社会性质的根本分歧》一文中所说:“马列毛主义的帝国主义论从来不否认帝国主义内部也有强弱之分。相对弱小的帝国主义国家也有可能对强大的帝国主义国家(特别是掌握世界霸权的帝国主义国家)存在一定依附性,但这种依附性并不否定其本身的帝国主义性质。因为弱小的帝国主义国家也进行资本输出,也争夺世界市场,也压迫剥削被压迫民族人民——在根本上是压迫民族而不是被压迫民族。弱小帝国主义国家对强大帝国主义国家的依附,并不是被压迫民族和压迫民族的关系,而是帝国主义之间又勾结又争夺的关系。他们之间是黑社会小头目和黑社会老大的关系——他们根本上都是黑社会——而不是普通群众和黑社会的关系。”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有冲突、有竞争、有合作本来就是资产阶级社会中的“常态”,无须大惊小怪,更不应该给某些帝国主义国家的斗争中去选出“更进步”的一方。
最后,我们来看一些中帝海外扩张的实例:
2017年1月7日,大批斯里兰卡民众抗议政府将港口及临港土地交由中国企业运营,并与警方发生暴力冲突。示威者向警察投掷石块,警方则使用催泪弹和高压水炮还击。包括3名警察在内的至少21人在冲突中受伤,52名示威者被捕。冲突的起因是,斯里兰卡政府拟将该国南部的汉班托塔(Hambantota)港全部交由中国企业运营,并把临港土地交由中方开发建设产业园。租期为99年。
冲突发生时,斯里兰卡总理维克勒马辛哈和中国驻斯里兰卡大使易先良正在出席该产业园的开工仪式。
2017年12月,由于斯里兰卡无力偿还债务,根据一份有效期长达99年的租约,斯里兰卡正式将汉班托塔港移交给中国。
2018年9月5日,斯里兰卡的数万名抗议者在前总统拉贾帕克萨的带领下举行大规模游行示威活动。
租期“99年”,作为中国人,想必大家对这个数字都并不陌生,历史上,德、英、法等国正是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强行“租借”了胶州湾、香港新界、广州湾99年的。所谓“99年期限”本身是欧洲不动产租赁的最长时间,但帝国主义列强的殖民扩张赋予了“99年期限”强取豪夺的色彩,使广大的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蒙受民族屈辱。亚非拉很多国家在历史上都遭受过这样的待遇,因此对此也非常敏感。讽刺的是,经受过这样屈辱的中国却在一系列大型海外投资项目中使用这样的租期。尽管中帝政权的吹鼓手努力“澄清”说这符合国际法的准则,是完全公平的交易,但可别忘了,百年前的西方列强在清政府面前不也是一副“遵守国际公法”的嘴脸吗?只不过硬性的逼迫式的条约变成了“柔和”的债务陷阱罢了。在吉布提的租期99年的军事基地究竟和美帝在全球各地广布的军事基地又有什么区别呢?帝国主义行径,可见一斑。
2023年初,在印尼的一个中资镍矿厂,两位工人在冲突中丧生。其中一名是印尼工人,另一名是中国工人。这起事件大多被媒体描述为工人暴动产生的悲剧,出资的德龙公司则声称这是印尼工人的反华行动。这个厂里有从中国招聘的中国籍工人,也有在印尼招聘的本地工人,但他们“享有”的是同样的低工资、无安全保障、恶劣的工作环境还有管理人员的打骂、扣工资。工人们在冶炼炉爆炸中死亡、在高空坠落死亡、在传送带中被夹死、在绝望中自杀……还有更多的工人持续遭受污染的折磨、被拖欠工资的痛苦,公司为了追求利润,不给工人发工作服,迫使工人穿着牛仔裤和凉鞋上班。印尼人的工会站出来要求公司保障工作安全、改善工作环境,公司的管理层却告诉中国工人:“印尼人发动了排华暴动,你们快去保卫公司的财产”,于是,无辜的工友逝去了,工人阶级的营垒分裂了,老板的产业安全了。最后,印尼警方逮捕了罢工的参与者,一切尘埃落定。事实上,印度尼西亚政府将镍加工工业区定为“国家重点对象”,并将其列为国家战略项目,以确保投资生产的安全。工人的抗议或与当地的纠纷被视为“威胁”而予以重拳出击。铁一般的事实说明,中国在世界各地的资本扩张受益的只能是中国的统治阶级和各国的统治阶级,而使得中国和当地的无产阶级陷入悲惨的境地。
根据以上的大量事实,我们可以得出一个明确的结论:中国的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中国的金融资本高度垄断且和产业资本紧密融合,中国已经对外进行了大规模资本输出,积极参与争霸,因此,中国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帝国主义国家。
1.九评(其四)新殖民主义的辩护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第43条规定 :“商业银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不得从事信托投资和证券经营业务,不得向非自用不动产投资或者向非银行金融机构和企业投资,但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
革命的同志们,欢迎联系我们!
☭马列毛主义统一战线☭
团结全心全意为无产阶级服务的各组织,寻共同为社会主义革命奋斗的战友!
电报交流群: [ @China_Douzheng ](https://t.me/China\_Douzheng)
丧钟频道:[ @knellofcapitalism ](https://t.me/knellofcapitalism)
统一战线论坛:https://bbs.revolutionfront2023.top/
欢迎投稿或咨询加入统一战线:
邮箱 ( sinomlm@tutanota.com )
战线机器人 ( @UnitedFront_bo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