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钟November 02, 2023
融工是我们目前最紧要的任务。现在一切觉悟的马列毛主义者都不否认需要融工,一切觉悟的马列毛主义者都认为只有和工人阶级接触,我们的事业才有前途。但同志们对融工路线的看法远不如对是否需要融工这个问题的看法一致。融工,——归根到底是一个实践的问题,我们深知实践的欠缺将会在多大程度上导致我们在这个问题上陷入空想,因此,我们不准备讨论融工的细节问题。马列毛主义者的一切行动策略都应该建立在对现实的科学的分析之上,虽然我们探讨不了关于融工的细节问题,但是我们应该并且也能够借助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为我们指出融工的方向和路线。
我们为什么要融工?确定融工的目的是制定正确的融工路线的的基础。我们融工就是为了实现社会主义理论和工人阶级的结合,为了使无产阶级组织成为一个阶级,为了摆脱远离无产阶级这个唯一彻底革命阶级的现状,为了组织和领动无产阶级进行社会主义的斗争,为了实现社会主义革命。必须明确这样的目的,我们的融工才不至于变成盲目的“打工”。这样的目的要求我们必须建立起总的来说是两种类型的组织,即工人组织和革命组织。为了建立以上两种组织,我们必须到工厂工人中进行宣传和鼓动工作以建立我们的组织。我们需要尽量利用起一切能够接触工人的平台和渠道,并且利用这些平台和渠道向工人进行宣传和鼓动,发展出我们的第一批先进工人。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避免手工业的工作方式,也就是要避免把宣传和鼓动的对象只集中在某个人或某几个人身上。我们要尽可能的扩大我们的宣传对象,在宣传方法上要尽可能的做到程序化和专门化。
在扩大宣传对象的问题上,到工人中去的同志们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例子,那些同志利用起了厂区的轮滑队,他们加入其中以后成功把宣传对象扩大了几倍,要充分利用或者想办法建立这样的平台和渠道,这样就能把工作效率大大提高。程序化和专门化也很重要,革命分子到工厂去,决不只是为了成为工人的朋友的,我们不能把时间和精力过分的放在交友方面。当然,这不是说不需要和工人搞好关系——恰恰相反,博得工人阶级的信任对于我们开展工作非常重要——而是说如果我们只有和每个工人成为被朋友才能或者才开始开展宣传工作,那我们就是在按照手工业的方式工作。我们当然要避免那种一见面就和工人谈革命的鲁莽行为,但更重要的是,我们需要通过实际的工作经验,总结出一种程序化和专门化的宣传方法,要能够尽快的筛选出我们所需要的先进工人。不要在一个人身上花费太多精力,要扩大我们的宣传对象,要总结出程序化和专门化的宣传方法。我们要“广撒网,多敛鱼,择优而取之”,不怕漏掉几个,也不怕看错几个,革命工作容不得我们把每一件事情都做得完美,这种细致与我们的革命工作是不相容的。
要利用好工人阶级本来的身份,做到工作的可复制性。通过“广撒网,多敛鱼,择优而取之”,我们就初步筛选出了第一批先进工人,接下来我们应该对这批先进工人着重培养和发展。我们要把他们中特别优秀者培养成像我们一样的工作者并且使他们像我们一样工作,绝对不能培养完就不管了。工人阶级,由于其本来的工人身份,只要他掌握了基本的理论和工作方法,并且愿意为工人阶级的事业服务,那他就可以参与我们的共同事业,就能逐步参与宣传工作、组织工作,甚至未来到其他厂区进行同样的工作也是可能的,只要我们根据其觉悟程度和工作能力妥善安排就行了。这就是到工人阶级中工作的好处,学生阶层或知识分子阶层由于其主客观原因,暂时缺少魄力或者没有条件到工人中去做组织工作——而这是我们当前最紧要的工作——,他们更容易妥协动摇,不能投入到需要扎根的真正的融工工作中。而工人阶级不同,工人阶级没有那些顾虑和限制,他们的阶级地位决定了他们更容易为工人阶级事业服务,他们的生活条件决定了他们很容易加入我们的事业。绝不能想着只靠几个去融工的知识分子完成这一切工作,这是手工业的工作方式。要充分利用先进工人的工人身份的便利,要充分利用先进工人对工人生活和思想状况更了解的优势,要充分利用先进工人对我们的支持。
要明白革命知识分子的作用。先进知识分子到工厂里去,不是为了成为工人本身,也不是毫无目的毫无规划的做宣传和组织工作,而是把普通工人变成先进工人,把先进工人培养成合格的工人革命家。他应该是“火星”,他应该起到“牵引线”的作用,他应该而且必须能够培养出一批像他一样工作的工人同志,然后合理的安排这些同志的工作,充分利用他们的力量。
要反对一种错误的观点,这种观点把“扎根”的融工方式庸俗化了。布站老管理认为“革命者只有长期锚定某个行业长期耕耘,几年、十几年的干下去,才能成为该行业的明白人,熟悉产业情况、熟悉行业趋势、更加熟悉该行业工人阶级的状况,最终成为地下网络的有效节点 。”根据这种观点,好像革命家在一个工厂或一个行业呆的越久,就越证明其踏实和具有革命坚韧性,这是不对的,这是对扎根的工作方法的歪曲。扎根并不是要某一个革命家长期“扎”在某个工厂或者行业,扎根指的是把社会主义意识扎进工人阶级中去,把我们的组织扎到工人阶级中去。革命家,当他在一个工厂或者行业已经建立了具有继承性的组织之后,他就可以并且也应该离开这里去其他地方发挥出他的作用。做一个行业能手当然有助于我们的工作,但革命家的任务不是只做一个行业能手,他不仅需要成为那样的“明白人”,他更需要的是推动革命事业的发展。
适应着布站的庸俗扎根观点的,是其熟人网络的观点。布站老管理在其反对佳士的左倾机会主义路线时,捍卫了的扎根的正确观点,但是在其对扎根的工作方法的阐述中,又包含了一种右倾机会主义的萌芽。他们认为熟人网络“就是一个好汉三个帮。你是好汉我挺你”,把“包括‘熟人网络 ’在内的‘地下网络 ’发展壮大才是马列毛主义的融工战略 ”。在这里完全没有区分出革命组织和工人组织,好像革命家只要扎到工厂里和越来越多的工人搞好关系就行了。革命的工作在这里完全是量的增长,而没有质的区别和提升。布站老管理不明白,资本主义之所以为资本主义,正是因为在这个生产关系之下的工人,不可能通过仅仅通过熟人网络就建立起革命的联系和组织,就能自觉地组织起来为社会主义而斗争。这种观点在其他地方也有体现,比如“当工人阶级的权力机构从一个工厂发展到整个工业区,从一个工业区发展到全国范围时,那就是无产阶级革命!”老管理忘记了,资产阶级专政之所以为资产阶级专政,正是因为它不可能允许我们自由的发展,一个工厂一个工厂那样的夺权是不可能的,通常的情况是,资产阶级面对我们实力的增长会进行各种镇压和敌对活动,这就还要考虑到战斗的情况。通常在革命爆发时,也不一定每个工厂都有工人阶级的权力机构。并且,这里的所指的“工人阶级的权力机构”还是那种“熟人网络”或“地下网络”,他和俄国革命时期的“苏维埃”是距离十万八千米的。这种东西是完全称不上权力机构的,这种松混淆了革命分子工作和群众工作的东西,这种松散到要让个体进行无目的、分散的、无科学计划的扎根的混合物,甚至连工人日常需要的罢工活动也是很难普遍组织起来的,至于让它完成革命那是完全不可能的。
我们反对布站老管理的错误的扎根观点,但绝不是反对扎根本身。新十月频道的离火同志提出了反扎根的路线,他认为“知识分子们应该去工厂和工厂附近(如住宿区)接触、教育、组织工人,要利用知识分子本身的理论素养、实践能力和相较工人更加充裕的时间,从第一次深入聊天接触和第一次派传单开始对工人进行政治灌输,尝试把工人组织起来,同工人一起进行理论学习。”这完全是在知识分子的书房里臆想出来的东西,这表现出对我国的工厂状况和政治环境惊人的无知。首先,我国绝大多数工厂都禁止非本厂员工的进入,而工人实际工作的车间更不允许他人进入,这就几乎完全排除了在工厂内进行宣传鼓动的可能。其次,难道能够设想仅仅靠着在工厂附近遇到的(而且每此遇到的都是不同的人!你无法保证这次见面的人就是上一次的那个!)几个工人就能完成需要政治灌输的工作吗?每个这样的工人可能来自不同的工厂和车间,宣传和鼓动的材料都大不相同,而且任何宣传和鼓动都不是一次就能够完成的。再者,我国现在的政治环境下的绝大多数情况中都不允许鲁莽的“派传单”工作,而且这种活动在目前的情况下不可能达到我们目前最需要的目的。若是没有若干在工厂内部工作的工人同志帮助我们进行掩护,望风,散发等活动,仅靠几个在厂外活动的知识分子,如何散发传单?如何保证在散发完传单后脱身?最后,进行政治灌输后呢?散发完传单后呢?假设按照最好的情况,工人阶级觉醒了并且群情激愤,谁去组织他们,组织如何建立?布站曾经完全错误的批判到工人中去为“泛左翼融工”,但这个评价完全适合于离火提出的融工路线,因为在这条路线中,没有认真考虑接下来的组织工作。
离火的融工路线在实践上是非常有害的,这是在迎合落后的小资产阶级革命知识分子的情绪,这些知识分子惯于妥协和退缩,既想要献身工人阶级的事业,又想要保全自身的阶级地位和生活条件。为什么要白白放弃群众组织性更好,与工人接触更直接的厂内活动呢?为什么不利用起工人在工厂工作的时间和机会去进行宣传鼓动,而仅靠知识分子的那点空闲时间呢?仅仅为了写几篇知识分子的空洞文章吗?或许离火同志要这样回答:“这是为了不把这些人拒之门外,这是为了把一切可能的人手都利用起来。”但是这恰恰无法把可能的人手都利用起来,我们在利用那些觉悟程度较低的力量时,应该尽力把他们提高到更高的水平,而不是迁就迎合他们。只有我们按照唯一正确的扎根路线建立了组织基础后,才有可能把这些力量充分利用起来。到时,我们可以让这些同志帮我们写材料,帮我们给工人讲理论,帮我们打探相关行业的状况等等,实际生活会给我们提出非常广泛的帮助方式,但首要的是,我们必须按照正确的路线建立组织。应该是觉悟分子去利用不觉悟分子的力量,而不是把所有人都变成不觉悟分子。
离火提到了“‘融工’中有一种观点认为进厂做工能够培养出先进的马克思主义者,因为进厂做工是一种更贴近工人阶级、更加深入实践的方式。”这正是指扎根的观点,离火也认识到布站老管理的扎根方法不可行,他们在批判“到工人中去”时,恰恰是在批判“布站老管理”的融工观点。他们认识到“仅有进厂是不够的。已有的融工经验表明,如果仅仅停留在交朋友,做服务,做合法的工人工作,进厂的同志的有限精力下在这些工作中白白消耗,没有成果,往往是最早坚持不住并退出相关的革命事业的。”
但是离火在批判布站和到工人中去的错误时,连布站老管理正确的东西也抛弃了,而他们也因此比布站更倒退了一步。我们知道,布站的右倾机会主义的扎根路线脱离了我国革命的实际,他们那种渐进的,盲目的的发展路线只会无限期的拖延革命,只会把我们有限的革命力量“白白耗费”。但问题的解决不应该是去厂外寻找办法,不是扎根本身有问题,而是布站的扎根方法有问题。如何不“白白浪费”“进厂的同志的有限精力”呢?那就要充分利用本文所说的“工人阶级本来的身份”,而不是离火所说的“利用知识分子本身”的特点。要充分发挥出革命知识分子的“火星”的作用,但是在厂内,而不是厂外。要提出明确的组织思路,要有目的的进行融工工作,尽快把你所发展出来的先进工人纳入到工作中,让他们帮助以至替代你进行工作。
列宁在一篇对俄国北方工人协会的纲领的批判的文章中指出,“既然已经谈到鼓动、宣传、罢工等等,那么闭口不谈革命组织就简直不可宽恕了”。无论是布站老管理还是离火,在他们的文章中谈论融工路线时,都缺少建立两大类型的组织——工人组织和革命组织——的观念和明确思路,更别说去利用起这两种组织的力量了。在布站老管理方面,是用熟人网络和暴力组织这种混乱的观点模糊了两种类型的组织的实质,并抛弃了真正有效的工作。在离火方面,放弃了厂内工作而转向厂外,而这无异于让工人阶级自己去建立组织,在今天的情况下,这种放弃深入工人阶级的工作来建立工人组织的方法本质上就是不要组织。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完全没有讨论如何组织工人阶级进行斗争,也没有讨论如何宣传鼓动等问题,这不只是因为我们缺少实际经验,还因为这些都不是问题的本质。今天我国融工的关键的是在工厂中建立两种组织,即工人们的组织和革命分子的组织,然后充分利用这两种组织的力量扩大我们的力量和活动范围。至于如何组织斗争,如何宣传和鼓动,这反倒是技术性的问题,实践的经验会解决这些问题。过分的看重罢工或某次厂内斗争是不对的,这种斗争只有在有助于启发工人阶级的阶级意识并且有利于建立组织时才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