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钟October 06, 2023
工人朋友们,今天我们来谈谈马克思主义哲学。
大家应该会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无非就是课本上的那些条条,总之是一些记也记不住的东西,反正和我们的工作生活没有半毛钱关系。但是,今天我们所讲的并不是书本上的条条,而是工作与生活上的问题。
各位工人朋友们应该都会听到这么一种说法:
“你之所以没有当老板,还不是因为你没有抓住机会!”
“那为啥你抓得住,我抓不住啊!”
“还不是因为你命不好……”
那么,真是我们的命不好吗?那,凭什么老板的命比咱们好?
其实,这个谎言已经存在几千年了,从奴隶社会起,那些奴隶主就说什么自己是什么真命天子,现在的老板编造出一套“死生由命,富贵在天”的谎话,也是为了让我们死心塌地地给他工作。看吧,千百年的剥削者让他们的走狗文人编造出一套“命中注定”的谎话。这一套谎话,在书上,写作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敌人,也就是说,唯物主义就是反对这群吸血鬼的理论的。
我们应该还听说过一种说法:
“你不应当反对你的老板,要是没有了老板,谁来雇你,给你工作,赚工资养家糊口呢?”
或者有时候我们还会听一些人说:
“有工人就有老板,没有这两者合作,工人就没有饭吃,社会就不能发展,老板发点财是应该的。”
想想也是这样,老板不去雇工人,就开不了工厂,赚不到钱。而咱工人自己也没有工厂,不去给老板干活,也挣不了钱。在这里,我们会发现,没有工人,就没有老板,可以说,这样的一种关系,在哲学的辩证法里,就叫做雇佣关系中的一个矛盾。老板要通过工人才能赚钱,而工人只能在老板的工厂里打工挣钱,这种特征就是工人和老板的关系这一矛盾的同一性;老板想方设法地从工人身上捞更多的钱,而工人要求尽量公平地得到自己的报酬,这种特征就叫工人和老板的关系的这个矛盾中的斗争性。
老板开工厂总是要挣钱的,老板只能从工人身上搞到钱,为着这个目的,老板想尽一切手段让工人工作更多的时间,并支付最少的工资。而咱工人为了得到公平的工资,必须和老板斗,如果我们不去和老板斗,老板才不会给我们公平的工资。老板们和工人们的利益是水火不容的。这样的一种水火不容,就说明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也就是说,只要工人和老板的这个矛盾关系还存在一天,工人和老板水火不容的斗争性就存在一天。
是不是工人一定要靠老板,才能有饭吃呢?不,决不是这样,没有了老板,工人照样也能管理工厂,照样也可以管理企业,不会的话,我们可以学。只要愿意学,哪有学不会的。毛泽东那个时候的社会主义建设,不就向我们证明,工人没有老板,照样把国家建设得好好的。工人没有老板可以把世界改造得更好,老板没有工人就一天都活不了。
那么,工人和老板的这种矛盾会永远存在吗?我们知道,在曾经的苏联和中国,那里没有老板,工人把老板们斗倒了,自己掌握了国家。但是,后来从这两个国家的大官中又生出了一堆仗势欺人的家伙,这些家伙不仅自己成了工人头上的主人,还扶植了一大批老板,资本家。
所以,矛盾双方斗争的最终结果,必然是矛盾双方的转化:工人斗倒了老板,做了天下的主人,工人一方压倒作为资本家的另一方,克服另一方,“吃掉”另一方。但是,事物的一种倾向往往掩盖着另一种倾向,只要我们对产生资本家的土壤放松了警惕,资本家就会从最隐蔽的地方产生出来。
工人没有老板,可以活得更好,把世界改造得更好,这证明,工人与老板们的这对矛盾关系的同一性,即工人和资本家的相互依存的关系,只是暂时的,也就是说,相对的。这就告诉我们,矛盾的同一性,是暂时的,相对的。
那么,哲学到底是什么,它的组成部分是什么呢?
人们生活在世界上,每时每刻都在跟周围世界的各种事物打交道,并力求按照自己的需要来改变这些事物。人们在改造周围世界的斗争中,对所接触的事物有了一定的了解,形成了一定的看法。起初,是对个别的具体的事物的看法,后来,眼界逐渐扩大,认识逐渐加深,终于对整个世界形成了一个总的看法。人们这种对周围世界一切事物的总的看法,就是世界观。拿了这种看法去观察问题,处理事情,就成为方法论。
哲学就是世界观,是人们对世界的根本看法,是研究自然界、社会和人类思维的一般规律的学说。毛泽东同志就说,“哲学是关于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概括地讲,哲学是研究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说。
所谓的世界观,从近代以来,主要分为两大阵营: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这两条路线的斗争贯穿哲学的历史。也就是说,唯物主义认为先有这个世界,然后才有人和人脑袋里的想法,这就是存在先于思维,而唯心主义认为先有人脑袋里的想法,然后才有这个世界,又或者,这个世界是由一种东西掌握,这东西,中国人叫它老天爷,外国有个叫黑格尔的人把它叫绝对精神,而这个世界就是由这个东西主宰的,我们所见所闻,无非是这个东西的反映。前一类就叫主观唯心主义,后一类就叫客观唯心主义。这样,唯心主义也就是思维先于存在。这一矛盾,对于我们来说,也许是很搞笑的,因为,没有老子和娘,儿子也不会生出来,也不会有什么儿子的想法,但是,没有儿子,照样有老子和娘,同理,如果把老子和娘换成自然界,把儿子换成人类,那么,这就说明,没有世界的存在,人的思维也不会产生。
然而,事实上,唯心主义还是很难驳倒的。这是因为,唯心主义的错误,就像天堂存不存在那样:虽然没有人从天堂回来或者看见过天堂这一人间的“彼岸”,但是,我们没有办法在辩论中证明天堂并不存在,这就是为什么说只在研究室中是无法驳倒唯心主义的原因。法国大革命时期的唯物主义者,百科全书派首领狄德罗批评唯心主义者贝克莱:“那些只承认自身的存在和自身中交替出现的感觉的存在,而不承认其他任何东西的哲学家,叫作唯心主义者。这种怪诞的体系,在我看来,只有瞎子才会创造出来!这种体系虽然荒谬之至,可是最难驳倒,说起来真是人类智慧的耻辱、哲学的耻辱。”正如列宁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中所言:“现代唯物主义认为单靠论据和三段论法不足以驳倒唯心主义,这里的问题不在于理论上的论证。”
唯心主义是不是没有办法被驳倒呢?不是的,驳倒唯心主义的方法,正是我们的实践。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正确的。现在,我们就来谈谈,如何用实践驳倒唯心主义。我们用建楼房的工作实践举例。
当我们要建一座楼房时,我们需要用到钢筋,水泥,砖。为了检查地面是不是平的,我们会用到水平仪,当我们发现水平仪的气泡在正中间,我们的感觉就告诉我们,地面是平的。为了证明我们的判断,我们就在地上洒水,看水停不停在地面上,如果我们的判断是错误的,那么,水将停在地面上这个判断也必然是错误的。但是,如果水停在地面上,我们达到了我们的目的,我们发现我们的判断和我们之外的地面的实际情况相符合。那末我们就有了肯定的证据,证明在自己和地面这一范围内,我们关于地面这个物及其特性的知觉是同存在于我们之外的现实相符合的。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原则,放到社会上也是正确的,孙中山建立中华民国后,让袁世凯篡了位,袁世凯实践了恢复帝制,结果不仅对外卖国求荣,对内 白色恐怖,而且不久就被推翻,这就检验了推翻帝制,建立民主共和国是当时的潮流和历史的必然这一真理。
正如列宁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中说的那样,我们按照我们所感知的某一物的特性来利用它的时候,我们就是在准确无误地检验我们的感性知觉的真理或谬误了。
所以,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够驳倒唯心主义和其他一系列奇谈怪论。
现在我们再来谈谈哲学的另一个部分,即方法论。
在上面我们所谈到的,就是哲学中叫做世界观的部分,唯物主义世界观告诉我们,先有我们生活的世界,然后才有我们自己的思维,它告诉我们,世界上就不存在老天爷,要改造世界,还得靠我们自己。
那么,为了改造世界,我们应该怎么去做,用什么指导我们去改造世界呢?
接下来我们谈到的方法论,讲的就是指导我们改造世界的思维方法。
在上面,我们举出了咱工人和老板矛盾关系的例子,我们提到了一个词:辩证法,现在,我们来讲讲辩证法是如何指导我们改造世界的。
在前面,我们说到,工人同老板的关系,叫做雇佣关系中的一个矛盾。其实,世界上的所有事物,小到我们走路的运动,大到国家社会的运动,在它们的内部,无一例外,都具有矛盾。也就是说,在它们的内部的关系中,都存在着对立的两个方面。例如:在数学中,正和负。在力学中,作用和反作用。在物理学中,正电和负电。在化学中,原子的化合和分解。在社会科学中,阶级斗争。
而对于这些矛盾,就像我们在上面讲工人同老板的关系时所讲到的那样,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而矛盾的同一性,是暂时的,相对的。而且,在俄国和中国,工人把资本家们斗倒了,老板没有了。这就证明,矛盾双方斗争的最终结果,必然是矛盾双方的转化,工人一方压倒作为资本家的另一方,克服另一方,“吃掉”另一方。不过,这两个国家的大官中又生出了一堆仗势欺人的家伙,这些家伙不仅自己成了工人头上的主人,还扶植了一大批老板,资本家。这一点就证明,矛盾的一方压倒另一方,“吃掉”另一方后,新的矛盾又会产生,矛盾就是这样不断地让其中的一方吃掉另一方,并在更高的基础上产生新的矛盾。但是,如果不对矛盾发展进行引导,矛盾的发展就可能会让旧的一方又吃掉新的一方,就可能会出现跃退,甚至是大幅度的跃退。
事物中是存在矛盾的,而且,事物内部往往存在着几对矛盾。这些矛盾中,有的矛盾,在一定条件下,是主要的,而有的矛盾暂时会退居次要地位,就比如,袁世凯复辟时,孙中山所领导的革命党反对袁世凯的复辟行为的斗争就成了孙中山所领导的革命党的主要矛盾,而革命党内部的派系斗争则成为了革命党的次要矛盾;在抗日战争时,在中华民族这个被压迫民族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问题上,共产党同国民党的斗争由主要矛盾转化为次要矛盾,中国共产党同其他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也转化为次要矛盾。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并不打算立即将中国划做殖民地,而日本帝国主义要立即将中国划为殖民地,其对中国威胁最大,且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同日本帝国主义有尖锐的矛盾,所以,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同日本帝国主义的矛盾是主要矛盾,同其他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转化为次要矛盾。而由于国民党的买办利益同时也受到日本帝国主义威胁,在这一点上,共产党和国民党的矛盾同一性占了主要地位,而一致对外在这时成为了共产党的主要矛盾。
在上面,我们谈到了矛盾中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我们说到,有时候,有的矛盾是主要的,另一个时候,这一矛盾又变成次要的了。这向我们说明,矛盾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那么,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如何产生的?为什么颠倒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总会在历史上出现?而历史上的剥削者为什么总是要向奴隶们宣传一套颠倒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现在,让我们使用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辩证法的方法论,去看看这颠倒的历史,去揭穿几千年来的谎言,去看看从商周时期的奴隶主到现在的资本家是如何对我们这群奴隶进行奴化,让我们不仅从身体上,还从思想上成为他们的奴隶的。
在人类的幼年阶段,由于生产力的不发展,人类还没有分化为阶级,那时,人类生活在原始但又幸福的公有制中,人们生活在氏族部落里,在这里,正如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所讲到的那样,没有大兵、宪兵和警察,没有贵族、国王、总督、地方官和法官,没有监狱,没有诉讼,而一切都是有条有理的。一切争端和纠纷,都由当事人的全体即氏族或部落来解决,或者由各个氏族相互解决;血族复仇仅仅当作一种极端的、很少应用的威胁手段;我们今日的死刑,只是这种复仇的文明形式,而带有文明的一切好处与弊害。虽然当时的公共事务比今日多得多,——家户经济是由一组家庭按照共产制共同经营的,土地是全部落的财产,仅有小小的园圃归家户经济暂时使用,——可是,丝毫没有今日这样臃肿复杂的管理机关。一切问题,都由当事人自己解决,在大多数情况下,历来的习俗就把一切调整好了。不会有贫穷困苦的人,因为共产制的家户经济和氏族都知道它们对于老年人、病人和战争残废者所负的义务。大家都是平等、自由的,包括妇女在内。他们还不曾有奴隶;奴役异族部落的事情,照例也是没有的。当易洛魁人在1651年左右征服伊利部落和“中立民族”的时候,他们曾建议这两个部落作为完全的平等的成员加入他们的联盟;只是在被征服者拒绝了这个建议之后,才被驱逐出自己所居住的地区。凡与未被腐蚀的印第安人接触过的白种人,都称赞这种野蛮人的自尊心、公正、刚强和勇敢,这些称赞证明了,这样的社会能够产生怎样的男子,怎样的妇女。
在原始公社中,科学还不发达,人类对自然的探索十分狭窄,人们还完全不知道自己身体的构造,并且受梦中景象的影响,于是就产生一种观念:他们的思维和感觉不是他们身体的活动,而是一种独特的、寓于这个身体之中而在人死亡时就离开身体的灵魂的活动。从这个时候起,人们不得不思考这种灵魂对外部世界的关系。既然灵魂在人死时离开而继续活着,那末就没有任何理由去设想它本身还会死亡;这样就产生了灵魂不死的观念,这种观念,在那个发展阶段上决不是一种安慰,而是一种不可抗拒的命运,并且往往是一种真正的不幸,例如在希腊人那里就是这样。到处引起这种个人不死的无聊臆想的,并不是宗教上的安慰的需要,而是由普遍的局限性所产生的困境:不知道已经被认为存在的灵魂在肉体死后究竟怎么样。同样,由于自然力被人格化,最初的神产生了。随着宗教的向前发展,这些神愈来愈来具有了超世界的形象,直到最后,由于智力发展中自然发生的抽象化过程——几乎可以说蒸馏过程,在人们的头脑中,从或多或少有限的和互相限制的许多神中产生了一神教的唯一的神的观念。
因此,思维对存在、精神对自然界的关系问题,全部哲学的最高问题,象一切宗教一样,其根源在于蒙昧时代的狭隘而愚昧的观念。但是,这个问题,只是在欧洲人从基督教中世纪的长期冬眠中觉醒以后,才被十分清楚地提了出来,才获得了它的完全的意义。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在东方,农业和畜牧分工以后,有了剩余的生产物,同时氏族和部落中间就有了交换行为,氏族部落的领袖人物如氏族长等,代表本氏族部落和其他的氏族部落做生意,这些人就有机会把氏族部落的某些生产资料以及其他劳动生产物,集中在自己身边,并逐渐把一部分霸占为自己的私有物,这就真正发生了私有财产,占有这种私有财产的,就成为氏族部落中间富有的人和高贵的人。在西方,由子女继承财产的父权制,促进了财产积累于家庭中,并且使家庭变成一种与氏族对立的力量;财产的差别,通过世袭贵族和王权的最初萌芽的形成,对社会制度发生反作用;奴隶制起初虽然仅限于俘虏,但已经开辟了奴役同部落人甚至同氏族人的前景;古代部落对部落的战争,已经逐渐蜕变为在陆上和海上为攫夺牲畜、奴隶和财宝而不断进行的抢劫,变为一种正常的营生,一句话,财富被当作最高的价值而受到赞美和崇敬,古代氏族制度被滥用来替暴力掠夺财富的行为辩护。所缺少的只是一件东西,即这样一个机关,它不仅保障单个人新获得的财富不受氏族制度的共产制传统的侵犯,不仅使以前被轻视的私有财产神圣化,并宣布这种神圣化是整个人类社会的最高目的,而且还给相继发展起来的获得财产从而不断加速财富积累的新的形式,盖上社会普遍承认的印章;所缺少的只是这样一个机关,它不仅使正在开始的社会分裂为阶级的现象永久化,而且使有产者阶级剥削无产者阶级的权利以及前者对后者的统治永久化。而这样的机关也就出现了。国家被发明出来了。
正是私有制的确立,人类分化为阶级,阶级社会也就随之确立,而人们分裂为剥削者与被剥削者,进步阶级与反动阶级。由于各阶级在阶级地位和阶级利益上的根本对立,便产生了对于周围世界的根本不同的看法,这就是具有强烈阶级性的不同阶级的世界观。例如,居于统治地位的奴隶主阶级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必然要鼓吹“剥削制度天经地义”,“奴隶主剥削奴隶理所当然”一类的谎言,这就是用唯心主义世界观从精神上麻痹奴隶阶级,使他们不致起来造反。而奴隶阶级为了砸碎剥削者套在自己脖子上的精神枷锁,也必然要用反映世界本来面目的唯物主义世界观去同剥削阶级进行斗争,以便从剥削制度下解放出来。这样,敌对的阶级为了在激烈的阶级搏斗中战胜对方,各自都迫切需要把自己的世界观上升到理论的高度,使它成为完整的哲学体系。
同时,在生产力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出现了社会分工,随着分工的发展,从体力劳动中分离出了专门从事脑力劳动的阶层。这些人则有充分的时间和必要的条件专门探讨和研究有关世界观的问题,于是,他们便成了把各阶级的世界观上升为完整的哲学体系的实际承担者。所以,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分离,为哲学的产生提供了可能。阶级斗争的需要与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分离,便是唯物论哲学唯心论哲学产生的社会根源。
而除了工人阶级以外的每个进步阶级,总是在它的上升时期,即它还在进步的阶段,总是会推崇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而在它的下降时期,即它退步的,走向反动的阶段,又总会从历史垃圾堆中拾起自己曾经抛弃,打倒的破烂,将它们奉为至宝,以维持其摇摇欲坠的统治。例如,封建地主阶级,在他们进步的时期,为了对抗奴隶主阶级的统治,地主阶级先从文化舆论方面向奴隶主阶级开火。秦国的地主阶级就在秦国尊崇以朴素唯物主义为世界观的法家,而摒弃以唯心主义为世界观的儒家。而在封建地主阶级在取得稳定的政权后,为了保住自己的政权,不让农民造反,他们就重新从历史的垃圾堆中,从他们曾经打倒的儒家中,重新拾起孔丘“克己复礼”,“天命论”的破烂,妄图让农民永世为奴。
所以,正如列宁说,“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就实质来说,是两个斗争着的党派。”而反动的认识论同社会学中的反动挣扎是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的。
像上面这样,用辩证唯物主义来分析历史进程的历史观和方法,叫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同时用历史的进程来证明了辩证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就像斯大林说得那样,人们的生活方式怎样,人们的思想方式也就怎样。先有人们自己之外的世界,先有生产力的状况,之后人才会产生符合生产力的思想。这是历史唯物主义之所以叫唯物主义的原因。
也就是说:
社会发展史首先是生产的发展史,是许多世纪以来依次更迭的生产方式的发展史,是生产力和人们生产关系的发展史。
社会发展史同时也是物质资料生产者本身的历史,即作为生产过程的基本力量、生产社会生存所必需的物质资料的劳动群众的历史。
历史科学要想成为真正的科学。就不能再把社会发展史归结为帝王将相的行动,归结为国家“侵略者”和“征服者”的行动,而首先应当研究物质资料生产者的历史,劳动群众的历史,各国人民的历史。
研究社会历史规律的关键,不应该到人们的头脑中,到社会的观点和思想中去寻求,而要到社会的每个特定历史时期所采取的生产方式中,即到社会的经济中去寻求。
历史科学的首要任务是研究和揭示生产的规律,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的规律,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
在上面,我们看到,正如在生产力十分低下的原始公社中,生产关系是原始的共产公有制一样,历史的发展,实际上是生产的发展,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而由于先有生产力的发展,才有人们在这一生产力上的思维,才有符合生产力的生产关系,这就告诉我们,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虽然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但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是:没有抽象的真理,真理总是具体的。我们总要在具体的条件下去看问题。而且,辩证法的原理告诉我们,矛盾之间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互相转化的。也就是说,在某些情况下,生产力的发展,决定了当时的生产关系;但是,在另一些情况下,生产关系会反作用于生产力的发展。这种生产关系会反作用于生产力的情况,往往发生在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向前发展的阶段,即旧制度行将腐朽而新制度即将诞生的年代,我们现在正处在这样的一个时代。这时,生产关系的革命,是生产力的一定发展所引起的。但是,生产力的大发展,总是在生产关系改变以后。在生产关系的根本变革实现之后,生产关系同生产力的不适合又转化为适合,从而又在新的基础上开始了生产关系的相对稳定时期,开始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新的矛盾运动。由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相适合到不相适合,再到新的基础上的相适合,是一个不断循环往复的向上发展的无限运动过程。这就是马克思的不断革命论的历史必然性。
到这里,我们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已经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
古往今来,剥削阶级的哲学家们,无不把哲学描述为一种高深莫测的学说。他们总是会扔出一堆晦涩难懂的名词,让被剥削阶级摸不着头脑。他们的目的,是让人民群众难以接触真理,从而愚化,奴役人民。改用一句列宁的话来说,他们会使用成堆晦涩难懂的、故意把问题弄模糊并使广大读者畏避哲学的、伪学者的术语,从而不让被剥削阶级发现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战斗的,因为它指导着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实践。因为无产阶级利用其作为指导推翻资产阶级反动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社会,从而过渡到共产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战斗的哲学,它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
现在,我们来看看,资产阶级学者们所搬弄的哲学是怎样一种货色,它们是如何用这些垃圾达到他们从思想上奴役工人的目的的。
在方法论上的斗争
历史上一切剥削阶级,在他们走向反动的阶段,无不反对辩证法。马克思主义在理论上的胜利,逼得它的敌人装扮成马克思主义者,历史的辩证法就是如此。
而“合二而一”的“和谐哲学”,正是反动的党内资产阶级所贩卖的形而上学的垃圾。
“合二而一”,在现在的报刊上是这么说的:“合有无谓之元”,就是对立面的统一。什么叫对立统一规律?中国有句古话叫“合二而一”,“合二而一”就是对立统一规律的简明表述;中国先贤哲学家提出的“合有无谓之元”,“不有两,则无一”以及“合二而一”的思想,是和黑格尔所说的“存在和无的统一或不可分性提供转化、生成”的意思是相同的。在天地间没有任何东西不在自身中包含着存在和非存在。这里的“有”和“无”,同“阴”和“阳”这样的字眼一样,可作为符号看。所以“合有无谓之元”这句话中的“有”和“无”,可以当作代表两个对立物的符号看。“元”即统一的意思,而“统一”则为不可分性的意思。“对立面的统一”,即对立面的两个东西本来是不可分离地联系着。
这段话,大致的意思是:“合二而一”是从先贤那里得来的,而一个事物中矛盾的双方,即“对立面的两个东西”是联系着的,而且这种联系是不可分离的。
可能大家还是听得云里雾里的,那么,我们就来看看依据“合二而一”这一哲学能推出什么结论。
首先,一个事物中矛盾的双方,具有同一性,正如工人没有机器厂房,而老板有机器厂房,工人受雇于老板,而老板雇佣工人,这就构成了一对矛盾,而这对矛盾的同一性,就在于,老板非要有工人才能赚钱,而工人非要有老板才能生存。工人和资产阶级仅仅在雇佣关系上有同一性。矛盾的同一性,就像我们上面谈到的,是暂时的,相对的,工人可以摆脱资本家,吃掉资本家,这就是矛盾的斗争性的发展,而既然工人阶级没有资产阶级也能管理国家,那么,何谈什么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联系是不可分离的呢?难道工人阶级要永远做资产阶级的奴隶吗?
在世界观上的斗争
全部哲学史就是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两军对战的历史,同时交织着辩证法同形而上学的斗争。古今中外,都不例外。
现在,资产阶级拣起了历史上一切没落、腐朽、反动的哲学垃圾作为工具,力图维护和挽救其覆灭的命运;无产阶级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武器,要彻底消灭一切剥削阶级及其意识形态。这是一场大决战,因而斗争更为激烈、尖锐、复杂。一方面,资产阶级利用唯心主义、形而上学,赤膊上阵,公开对抗;另一方面,资产阶级世界观又钻进马克思主义阵营内部,使共产党内生出新资产阶级,使共产党变成资产党。
现在的党内资产阶级,为了维护其建立在工人尸骨上的的统治,捡起了唯心主义者的论调,他们鼓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为什么呢,请大家听一段官话: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人类历史上每一次重大科技进步都改进了劳动工具,提高了劳动者素质,带来劳动生产率极大提高、产业结构快速优化升级,给经济社会发展增添强大驱动力。
这就是说,由于科技可以让我们的工具鸟枪换炮,让咱工人懂得知识更多,因而让我们在相同的时间干更多活,让我们现在操纵几个按钮就可以解决原来用工具一点点做才能完成的工作,即劳动生产率极大提高,这进一步使整个产业优化原来的程序,进而说明,先进生产力最主要是科学技术。
这一论断看似有道理,甚至是对马克思“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但是,如果我们用唯物主义去分析,这一论断就马上现出唯心的原形。
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存在是第一性的,思维是第二性的。思维与存在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而科学技术属于人发现的自然规律,属于存在,存在可以转化为人的思维。但是,人的思维并不只是消极地反映存在,而是通过实践去转化为存在。试想一下,科学技术,要是不被运用于实践,就算这实践是科学实验,不去进一步做实验,哪里来的更高级的结论,哪里来的科学技术的进步?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就是存在转化为思维,思维又通过实践转化为存在的过程。没有人的认识和实践,无论怎样的自然存在都无法改造。
在生产力这个概念中,历史唯物论从来重视生产工具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但是,在人和生产工具的关系上,历史唯物论总是认为人是决定性的因素。马克思说,“在一切生产工具中,最强大的一种生产力是革命阶级本身。”列宁也告诉我们,“全人类的第一个生产力就是工人,劳动者。”“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个可宝贵的。”科学技术是由人创造的,为人所使用的。离开了人,就没有科学技术,有了科学技术,也不能起作用。科学技术只是一种可能的生产力,而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必须通过人,必须通过人使用科学技术于现实的生产过程。科学技术的发展虽然能够引起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的发展,从而引起社会的变革,但是,第一,科学技术的发展是由参加生产的人实现的;第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由人去解决的,不是科学技术的发展自然解决的。因此,忽视了人就是忽视了最伟大的生产力。
而鼓吹所谓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实质上是否定劳动者在生产中所起的决定性因素,是否定人民群众创造历史,违背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的历史唯心主义。这种论点,否定了人的实践的决定性作用,淡化思维能够转化为存在,从而陷入了形而上学的泥坑。
那么,既然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最能实践的因素,即劳动者,又到哪里去了呢?原来,劳动者在这一论断下,已经沦为了生产力的次要因素。已经“丧失”了其作为改造世界首要力量的作用。党内资产阶级就是这样在思想上达到他们淡化阶级斗争的目的的。
其实,这种鼓吹“合二而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人,自己是懂得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它们淡化阶级斗争,这正是最大的阶级斗争。它们从哲学等各个方面,编织出一幅“和谐社会”,“劳资合作”的“美丽”图景,借此抹杀阶级斗争正在尖锐化的事实,它们的目的,是妄图让工人永世为奴。
请看吧,它们叫嚣着实践是检测真理的唯一标准,那么,我们就去实践一下,看看这社会到底是“和谐社会”,还是斗争的社会吧!请看!为什么工人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利,却遭到宪警的残酷镇压?为什么工人一旦上访,却在半路就被拦截带走?为什么资本家们可以组织商会,但工人却不能组织维权的工会,哪怕仅仅组成一个群?
实践是检测真理的唯一标准,工人阶级血的实践证明,哪里有什么“和谐社会”,只有斗争的人间。
下面是修正主义官网,如有需要,请复制后在生活用浏览器内打开!
官话:
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230110/1ab8222d69cc45d2b19317f9325c3663/c.html
现在的报刊:
https://www.hbzx.gov.cn/49/2014-09-15/59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