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对放弃经济斗争是不可能的,问题只在于怎样进行经济斗争。无论工人阶级的经济活动有多么不合某些政治家的心意,它还是到处都在无可避免地发生着。现代资产阶级建立在经济条件之上的对无产阶级的压迫,本身就迫使它不得不进行经济斗争。向工人鼓吹放弃经济斗争,就等于把他们推入资产阶级的怀抱。共产党人应该抓住一切可以通过经济斗争手段来教育工人的机会,使它意识到它与资产阶级的对立产生于经济条件中。
有人说,进行任何经济斗争都等于改良主义,等于为资产阶级出谋划策。但是,既然现存制度给了我们机会来利用经济斗争的手段争取我们本来应有的权利,那么利用这些手段就不意味着妥协投降。这种权利一旦争得,工人阶级就会以他们敏锐的本能,阻止任何人把它再从自己手中夺去。工人在长期受剥削的生活状况中,练就了一种深刻的现实主义。对工人来说,他们一经得到的东西,无论是谁用华丽的辞藻去诓骗他们,也绝不允许再失去。
工人阶级的政治斗争之所以能够实现,不是由于他们意识到或某些政治天才使他们意识到了自己处于无权地位,而是由于实现这种斗争的经济条件已经具备。任何一个革命组织或工人政党,只有先在经济上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才能在政治上得到它的支持。因为经济是政治的基础,而不是像许多经济冷淡主义者所认为的那样相反。幻想着使经济斗争的发展状况适应政治灌输的空洞词句,在一开始就领着工人往一群政治天才设计好的方向走,只要工人的斗争行动不符合这些大政治家的设想,则对他们横加指责,这是幼稚的空想和幻想。
这些经济冷淡主义者兼大政治家们以为只要说服群众相信自己是正确的,就能省去一切经济斗争(同时也省去这些斗争带来的经验!)而直接进行政治斗争并取得胜利。但可惜的是,一切自我标榜正确的东西总是要经受现实的检验,而任何现实的人都离不开衣食住行、柴米油盐,一句话,离不开经济上的需要。“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就是说首先必须劳动,然后才能争取统治,从事政治、宗教和哲学等等。”[1]也正因如此,工人要想争取到更多从事政治、文化活动的条件,就不得不进行经济斗争。“提高工资的斗争只不过……是由于生产的规模、劳动的生产力……被榨取的劳动长度或强度、为供给和需求的升降所决定并与工业周期的各阶段相适应的市场价格涨落等方面发生变化所必然产生的结果;简言之,这一斗争就是劳动对资本先前行动所表示的一种反抗行动。”[2]一句话,工人阶级的这种反抗行动是不可避免的,无论它有多么不合某些政治家的心意,它还是到处都在无可避免地发生着。关键在于,到底是站在这种斗争的前线领导工人,还是躲在这种斗争的后方指责工人。我想答案不言而喻。
对此,经济冷淡主义者们当然会装模作样地说自己也认同,但这并不妨碍他们把月薪八千的同志打为小资产阶级,然后质问其为何不辞职来参与“组织建设”[3]。要求他人脱离物质生活条件只靠一腔热情来革命,由此可见,这些经济冷淡主义者的空想已经达到十分严重的程度了。他们一边口头上支持经济斗争,一边又要求他人脱离日常的经济生活条件,专心参与“组织建设”,然后再偷换概念说这就是革命。这不禁令人想起十九世纪的全德工人联合会,这个联合会在拉萨尔主义的领导下,一方面否定工人阶级的日常经济斗争,同时却主张建立经济合作社(燎原也有所谓的“经济互助计划”[4])。
据我所知,从未有哪一个无产阶级导师反对经济斗争,他们反对的只是单纯以经济斗争为目的。马克思告诫工人说:“它<工人阶级>不应忘记:他们在这种日常斗争中只是在反对结果,而不是在反对产生这些结果的原因;只是在阻挠这种<工资和社会地位>[5]下降的趋势,而不是改变这一趋势的方向;只是在用止痛剂,而不是在除病根。”[6]这并不是在反对和指责工人阶级的经济斗争,而是在强调这种斗争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从而引出政治斗争的必要性。“英国的工人运动多年来一直在为增加工资和缩短工作时间而罢工的狭小圈子里无出路地打转,而且这种罢工不是被当作权宜之计和宣传、组织的手段,而是被当作最终目的。”[7]就是说,只要我们把经济斗争当作手段,在进行这种斗争的同时争取达到夺取政权的目的,那么经济斗争就不会变成阻碍运动前进的“洪水猛兽”。
“工人阶级的政治运动自然是以夺得政权作为最终目的,为此当然需要一个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在经济斗争中成长起来的工人阶级的预先的组织。但是另一方面,任何运动,只要工人阶级在其中作为一个阶级与统治阶级相对抗,并试图从外部用压力对统治阶级实行强制,就都是政治运动。例如,在某个工厂中,甚至在某个行业中试图用罢工等等来迫使个别资本家限制工时,这是纯粹的经济运动;而强迫颁布八小时工作日等等法律的运动则是政治运动。这样,到处都从工人的零散的经济运动中产生出政治运动,即目的在于用一种普遍的形式,一种具有普遍的社会强制力量的形式来实现本阶级利益的阶级运动。如果说这种运动以某种预先的组织为前提,那末它们本身也同样是这种组织发展的手段。”[8]
工人阶级的经济斗争和政治斗争当然都要以革命家组织为前提,但是经济斗争和政治斗争同样也是这种组织得以发展和完善的手段。某些经济冷淡主义者兼大政治家们既不参与经济斗争,也不参与政治斗争(只是叶公好龙地空喊政治斗争!),企图脱离这些实际斗争,只通过政治说教和八股取士包装出一个革命家组织。最后化用一段大政治家们所耳熟能详的话作为结尾:“据说是可以在不和群众打成一片的情况下,在互联网上真空包装出先锋队,而这个先锋队的原材料是几个独断专行、狂妄自大的行政官僚。 ”
文章注释:
[1] 恩格斯《卡尔·马克思》。
[2] 马克思《工资、价格和利润》。
[3] 曾有一位燎原干部申请退出,理由是工作繁忙,加之发现自己不愿意再做那些组织工作,怀疑那些工作是否有意义,“感觉什么都想做,就是不想做(燎原那些)组织工作”。因自述工资八千而遭到其他干部的质问:“为什么公司工作能做完,组织工作做不完?难道就不能放弃小资优越生活吗?难道就不能辞职吗?”燎原以收入来划分阶级,把月薪八千视为小资产阶级的待遇,真是令人难以理解,这难道不是变相的、伪装过的“脑力小资论”吗?因为某些脑力劳动者也能有八千月薪,甚至一些体力劳动者在极其劳累的过度劳动情况下也能拿到八千工资。
[4] 燎原的高级领导人MN所设想的计划。笔者本人第一次听到是在一次日常会议上,当时会上有一名同志被打为“机会主义”,因在反对“机会主义”时需要对“正确路线”作出解释,领导人MN几乎是心血来潮、灵感乍现,现场推演和设计了一个“经济互助计划”,该计划先设想经济危机到来时群众会食不果腹,然后燎原再通过开办公共食堂来吸引工人,食堂经费由干部和工人上交(那么这个钱又从哪里来呢?不是经济危机了吗?),通过安排食堂的义务值班劳动(做饭、站哨等)来形成一支“战斗队伍”,愿意参与义务劳动的工人则吸纳,不愿意的就赶走,以此来组建出一支“工人纠察队”乃至先锋队。这就是该计划的大致图景。此计划全程由领导拍板,没有经过讨论,导致普通同志基本没有听说过,当我得知这个计划的时候就已经被告知:如果不支持该计划,就会因“道不同不相为谋”被开除。
[5] 本段引文中尖括号内的话是笔者加的。
[6] 马克思《工资、价格和利润》。
[7] 《恩格斯致爱·伯恩施坦(1879年6月17日)》。
[8] 《马克思致弗·波尔特(1871年11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