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资本主义诞生之前,社会普遍所存在的生产方式主要是小生产方式,所以统治阶级仅仅往往可以自己,或者说依靠几个帮凶就能掌握整个生产过程。
但是随着工业革命的出现,随着社会化的大生产的蓬勃发展,生产一件产品所需要配合的工人越来越多,单一工厂里面的工人也越来越多,比如在1882年的德国,雇佣工人五十人以上企业还只有三个,现在却遍地都是了,甚至郑州富士康工厂里的工人数量甚至能够达到三十万之多,这种变化使得资产阶级不可能再亲自管理企业的方方面面,必须让更多人参与到管理活动之中,使得资产阶级必须建立一套新的制度来重新规范人在生产中地位和关系,这种制度就是官僚制,又被称作科层制。
这一制度由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正式提出,并认为它以下这样几个特点:
1、专业分工
组织内每个单位、职员有固定的职务分配,明确每一个人的权力和责任。根据严格的分工制度,所雇用的职员须具熟练的专门技术。
2、层级体制
所有岗位的组织遵循等级制度原则,每个职员都受到高一级的职员的控制和监督。组织内职员的地位,依照等级划分。下层对上层负责,服从上层命令,受上层监督。上级对属下的指示与监督,不能超过规定职能的范围。
3、永业化倾向
人员任用是经由公开考试或法定程序,两者间订有任用契约,若非犯错,不得随意解雇免职。
从上述特点,我们再一次看出,这一套制度完全是为资产阶级服务的制度,事实上也正是如此,在现今的资本主义社会中,一切成规模的组织,包括但不限于政府、企业和慈善组织。
需要说明的是,资产阶级的学者,尤其是新自由主义的学者往往会说这一套制度仅限于政府组织,或者由政府管理的生产组织,这完全是胡说八道。
因为我们稍加研究就会发现,这些所谓的只有在政府才会出现的问题,比如说“形式主义”“贪污腐败”“任人唯亲”等问题在其他社会组织中也完全存在,只是因为私人企业往往有资产阶级的个人独裁加以补充,才没有那么显著。
从这个意义上讲,特色国所谓的制度优势,所谓的“集中力量干大事”完全是独裁优势。
自然,就像是私人企业总是因为老板个人独断而出现问题一样,特色国也往往会“集中力量”干蠢事。
如上所述,官僚制只能为资产阶级所用,无产阶级绝不能只通过简单地接管它来实现自己的目的,必须按照自己的要求来改造它,并最终使它彻底消亡,这是早在《法兰西内战》中就由马克思提出的观点。
列宁在《国家与革命》中,再次复述了这个观点,并进一步提出了支持无产阶级改造官僚制并促使其消亡的两个物质基础。
第一,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会使管理工作越来越简单,会使管理层级越来越扁平。
第二,随着无产阶级的知识水平越来越高,会使管理职位成为任何人都可以轻松胜任的工作。
如果说这两个论断在那时候还是预言,在现在就是我们正在经历的现实。
首先,管理工作简单化、管理层级扁平化正是当代管理学的前沿内容,而且相当一部分成果,我们已经享受到了,特别是在疫情期间,虽然我们在这个过程中往往是以受害者身份出现的。
其次,稍对公务员考试有研究的人就能发现,公务员考试的内容完全是为了让报考的人排出一个名次来,和实际工作几乎没有关系,一个较好地完成了九年义务教育的人,只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联系,就完全能够考出一个好成绩。由此,我们完全可以做这样一个论断,除了个别岗位,绝大多数公务员岗位,任何人经过三个月的培训都可以完全胜任。
但是我们要怎么改造这样一套制度呢?简单地把群众组织起来,以集体管理的方式取代它,可以么?
无论是理论还是俄国革命初期实践,亦或者文化大革命初期的实践,都告诉我们,这是无政府主义的,这是空想的,是不可行的。
管理工作和其他的一切工作一样,是需要学习,需要实践才能搞得好,让过去完全没有管理实践和理论学习的群众直接接管一切,无论是对革命工作,还是社会主义建设工作来说,都是一场灾难。
当然,完全没有管理实践和理论学习并不能责怪群众,因为这是资产阶级所塑造的,他们迫使我们不得不接受这个现实,迫使列宁同志不得不在革命期间采用一长制的管理方式。(参见在全俄国民经济委员会第三次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当然,一长制尽管以官僚制为基础,但它并非是完全的官僚制,它实际上是党委负责制下的官僚制,是试图以民主集中制的党来战胜官僚制所具有的资产阶级法权的尝试。这个尝试无疑取得了巨大的成果,但也确实没有动摇官僚制的根本,只能说是一个暂时性的举措,是孙猴子头上的紧箍咒,而不是通往巴黎公社原则的道路。
当然,这也不能去责怪列宁,是时代没有留给他足够的时间去实践。
我们可以看到,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深入,通往巴黎公社原则的道路,自然而然地从群众的实践中诞生了,这就是鞍钢宪法,这就是两参一改三结合。
其具体内容为:干部参加班组;劳动职工参加企业管理;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技术攻关;实行干部、技术人员与职工三结合
其中,“干部参与班组、劳动职工参与企业管理”从根本上否定了官僚制的专业分工原则,而“实行干部、技术人员与职工三结合“则在根本上否定了官僚制的层级体制,并且还指出了如何在维持企业生产或者其他斗争中,使群众获得参与参与管理实践的机会,从而使管理工作不再是只有少数人才能够从事地专门工作,从而是支持资本主义复辟的这一部分物质基础彻底消亡。
以下是本人的一些个人独断幻想,可能不具备什么科学性。
未来的社会主义国家可以实行基层公务员义务制。
1、学生完成义务教育后,除了志愿参军的,抽签随即担任基层公务员的某一岗位,时间为三年。完成义务后再按照个人兴趣报考各类高等教育学校。档案中除了成绩之外,自然也包含任职单位的群众评议。
2、基层公务员岗位上岗前接受三个月的统一培训,每年轮换三分之一。
3、义务教育一般时限和成年时间一样,但是没有具体时间,也没有排名,而且像驾考一样,有固定的题库和标准,只要考够了分数就是合格,不够分数可以一直学下去。
4、基层公务员之上的各级领导普遍实行选举,只要有相关专业技能证书(这些证书的考核也都像考驾照一样简单且没有名额限制)就可以参选(或者加一条,担任过这些职务的下属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