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cember 22, 2023
2023年12月6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发布了2024年龙年春晚吉祥物“ 龙辰辰” 的形象,并高调地在微博官号鸣放这个集万千神思为一身的设计融合了大量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春晚吉祥物“龙辰辰”
此言一出,吸引广大网友的关注,人们很快就发现这条龙的蹊跷: 吉祥物“龙辰辰”的形象和建设银行的龙年生肖塑料钞上的龙相似度太高(而建设银行官方承认这条龙是用AI绘制的图画);同时,还有眼尖的网友发现“ 龙辰辰” 的形象出现了AI绘图经常会导致的缺手指、少耳朵、不对称等问题——这条龙三只腿爪数量都不同,有只耳朵的耳孔也反了,前腿腿毛是螺旋设计,后腿腿毛却不沿用前腿腿毛的设计。
于是,这样的敷衍、漏洞百出还涉嫌抄袭的吉祥物设计就理所应当地被广大网友所诟病,春晚官方连忙下场回应,声称“ 龙辰辰” 绝对是设计师“ 一笔一画” 地设计出来的,是“ 千真万确、一诺千金” ,顺带还附上了澄清的视频,在里面把设计师这么久以来的画稿完全展示了出来。兴许是该删的没有删干净,又或许是官方自大地以为没有人能识破这层窗纸,视频中展示的源文件大小仅为8.45M,文件创建时间均为几分钟前,且PSD文件的命名格式也是一堆不明所以的乱码,十分不正常——也就只有AI绘图能在保证提供丰富色彩图画的同时还占据着极其少量存储内存,以至于官方还要临时创建大量文件证明自己在这方面大费心血。
若是不公布澄清视频还好,一公布就洋相百出,这无疑是官方变相自证这个吉祥物是用极其廉价的AI绘制工具制作的。

官方自证的视频里,“龙辰辰”画稿的图片文件极其之小。
这场闹剧在官方垂死的辩解和冷处理沉默中结束,网友们的对春晚本就不多的期待和热情就像被泼了一盆冷水。这不禁令人感叹,即使是春晚如此大型的项目居然也用AI作画糊弄大众。大国工匠的匠心呢?优良传统里的精神呢?推动中华民族进步的灵魂呢?怎么都丢去喂狗了呢?
跌落神坛的春晚
春晚,是中国自改革开放丢弃文化上的无产阶级革命后少有的能给人们带来精神上满足的现代文化产物。刚开始,自诩“ 百花齐放” 的大舞台在那个电视都没有怎么普及的年代确实收获到相当数量的群众呼声,
港台歌星、海外华人把新颖的现代歌舞戏剧搬上大荧幕,还有优秀的演员献上他们的演出,让彼时闻所未闻的百姓感受到了相当大的文化冲击。
后来再经由二十多年的发展,这个每年一次的全国型现场直播的晚会成了中国标志性的电视节目,几代人的记忆见证了它从诞生到完善再到成熟,也见证了这个舞台从巅峰到跌落再到低谷。留心观察一下,网络中、生活中那些罕见的春晚粉丝,也不过是悼念着“ 宫庭玉夜酒,一百八一杯” 、“ 改革春风吹满地,中国人民真争气” 等陈年老梗,而对近几年春晚的印象却只留下了“ 催婚” 、“ 包饺子” 、“ 打贪官” 的刻板印象,几乎是年年如此,年年不变。舞台的装饰随着GDP的稳中向好变得流光溢彩 ,演员的面孔也越来越向年轻人的口味迎合,但这样东西却越来越少人买帐。
为什么会这样呢?
是因为中国南北东西跨度大,人口多,所以众口难调,只好这么折中一下吗?
是因为大部分贫穷老百姓精神需求本来就对得上这样的形式,本来会对模板化的模式感兴趣吗?
也或是因为当今文化越趋多元而且文化产品越趋丰富所以冷落了春晚吗?
一.从娱乐消遣变成无聊的催婚工具
一个社会的经济状况很容易就会反映在这之上的上层建筑中。住房贵,教育难,看病难,就业难,这几重大山压在这个社会最年轻也最被寄予厚望的群体上,使他们不得不在生存和对爱情、梦想的憧憬之间做出取舍,久而久之,佛系和躺平的年轻群体日益增多。随着中国社会的人口红利逐渐被透支,新增人口愈渐低迷,官方也意识到他们向未来透支的债务会越来越难以偿还。
于是“ 二孩” 、“ 三孩” 政策陆续被推出,号召生育的口号越来越响亮,响亮到几乎每次的春晚都会出现这种节目。但现实是,真的没有人能像苦行僧一样一边辛苦地活着,一边承担巨额债务。人们日复一日地重复漫长且艰苦的体力或脑力劳动,创造着整个社会,创造着巨大生产力,但是得到的确是微薄到足够糊口的薪水。工人的工资永远只能维持着最低生活水平和繁衍后代的成本, 这一点并不因为蛋糕的做大而改变。
住房作为人口的刚需,然而对于大部分工人来说连首付都是天文数字, 春晚的家庭伦理小品想要靠宣传温情脉脉的家庭天伦之乐来唤醒年轻人去回应老一辈,回应社会对他们传宗接代、贡献人口的厚望,但很多年轻人却只能长年背井离乡与亲人相隔千里, 哪怕是恩爱的情侣也只能在廉价又破烂的出租屋里延绵难以支撑的鸳鸯之情,这样几乎上顿接不了下顿的生活,一旦遭受到病痛等灾难打击就因难以承受的医疗费用难以为继 。 而被视为唯一上升通道的应试教育,其教育资源按收入分配也已然成为人们不可逃避的现实 ,阶级跃升的希望活生生地在憧憬希望的年轻人心中破灭。
春晚小品中“ 人中龙凤报社会” 、“ 有情之人成眷属” 、“ 基层人情暖人心” 的剧情非但没有给人希望,反而与现实的残酷之间产生巨大割裂感,这不禁令人们怀疑:这真是给我看的吗?

某年春晚的催婚小品中“单身是狗”的玩笑
但是,千真万确,这样的设计确实就是为这部分群体所准备的。
他们恨不得这样的宣传能带动长辈赶鸭子上架的急切,恨不得让年轻人为此承担巨大焦虑和自责,恨不得让全社会对这群大逆不道的逆子们大加指责。
所谓不让马儿饱又让马儿跑,就是如此。
二.不折不扣的政治圣旨
在很多中国人的印象中,大年三十晚上就是全家人聚在一起其乐融融的景象,无数在外务工人员都会抓紧他们一年中少有的闲憩去挤入春运的人潮中就为争这一刻团聚,而春晚就是其中不可或缺的调味剂。然而春晚作为全国性质的节目,必然带有其政治性目的,而从上面的论述来看,春晚的性质已经完全成为一个脱离社会需求的政治宣传工具,它所传达的仅仅是统治阶级对于广大群众的要求和命令。
国家机器大致可以一分为二,分别充当着两类角色——刽子手和牧师。刽子手通过暴力强迫被统治阶级服从以此维护统治阶级的绝对支配地位,牧师则是通过对被统治阶级的规训促进他们在当前的生产关系中完成生产和再生产,二者恩威并施,维持着现有社会秩序。而春晚就相当于承担着这其中的“ 牧师” 角色。
春晚里出现最多的节目是什么?除了催婚以外,就是“ 包饺子” 、就是“ 批判腐败领导” 、就是“ 致敬基层工作者和官兵” 然后外加象征民族团结和传统文化的歌舞戏剧作为点缀。
但是我们也可以换一个说法:
除了生育命令的下达以外,就是极权的价值观灌输、就是树立对父权官僚的崇拜、就是培养对维稳机器的敬畏,然后外加不断强调统治阶级绝对统治地位和权威的语言去共同组成这个对全国人民下诏的圣旨。
国家机器必须是体现统治阶级意志的工具,它会出于维稳需要来收获民心,也自然会出于政治目的去规训百姓,它会为了收视率和名气去排练盛大的晚宴,也会为了传达自身意志而让节目变得千篇一律,食之无味。
三.商业化是破坏春晚观赏性的罪魁祸首吗?
1984年,第一个广告赞助商康巴丝钟表在春晚入驻后,康巴丝钟表厂的名气就变得如日中天。这让资本家们嗅到了商机——广告就是品牌的门面、大气上档次的位置才是近水楼台——他们争先恐后地作为赞助商入驻春晚,从最初的以三千只钟表抵消了广告费,到现在的广告费甚至高达数亿,春晚官方赚的盆满钵盈。
在市场经济的主导下,大鱼吃小鱼的现象就是常态,不少民间赞助商们在广告争夺战,而最终登上春晚这个华丽舞台并且占据大半个屏幕的品牌,就是这场残酷竞争中的魁手。
所以有人认为:是中央的奸臣窜通唯利是图的资本寡头在这场盛大的晚宴中,假借庆祝新年之名,赚取巨额财富,以达到他们贪婪的目的。
我们可以看见春晚上和蔼可亲的老戏骨、老面孔纷纷变成了用流量和资本包装的无才小生,好像是因为这背后肮脏的权钱交易才使这个本应该由全民所享的文艺盛宴变成了满足资本公司和流量明星一己私欲的谋利工具。但其实这个原因并不是那么主要,因为权贵之间的结党营私、假公济私、权钱交易一直都发生在各个官僚机构里。不能说以前的春晚好是因为有青天大老爷坚守信仰,也不能说现在春晚走低是因为奸臣当道,人心叵测;留心以下过往所发生的一切,不管从宏观角度上的走资派夺权,还是微观之下公社解体,决定这一结局走向的不是英明领导的英明决策,也不是大环境下人心险恶,好人难做。我们常说,干掉一个坏人没有用,因为没了这一个坏人还有一堆坏人,但是不是也是同样的道理,好人被杀也会有千千万万个好人站出来与坏人做斗争,那么这时候,对抗的双方不是哪一个英雄与魔王,也不是简单的集团交锋,而是更宏观角度上的“ 一大群好人” 和“ 一大群坏人” 的集体对抗,这时决定历史走向的不是制度,不是英雄,也不是所谓抽象的人性,而是对抗着的双方(或多方)之间的宏观阶级力量对比,这就是笔者对于阶级斗争的诠释,同时也是对于春晚好坏走向的解答——如果人们会去争取这一舞台戏的美满结局,那就有资格获得幸福,但如果只是坐以待毙,等待着的则是敌人的变本加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