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鸿December 26, 2023
随着巴黎公社运动的失败,第一国际的影响和组织性日益衰弱,并在1876年宣布解散。但是无产阶级的革命运动并没有画上句号。第二次工业革命让资本主义经济更加迅猛发展,资本主义愈发展,工人运动就愈高涨,在这种趋势下欧洲各国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工人政党,于是马克思主义者在1889年7月14日,于巴黎召开了国际工人代表大会,通过了《国际劳工立法》草案和关于《庆祝“五一节”的决议》,这次会议被公认为是第二国际的成立大会。

可以说第二国际是第一国际的延续和发展,第二国际是各国马克思主义政党和工人群众团体的国际性联合代表大会,因此它的活动特点主要是靠开会商议问题形成决议并在下次大会时检查执行情况。这就是第二国际前期的主要活动。由于没有一个明确的纲领,没有正式的章程,没有机关报,没有中央常设机构,没有统治纪律,没有正式的名称,当时只叫社会主义者大会。“第二国际”这个称呼是在1919年第三国际成立后才正式通用的。1900年建立的社会党国际局只是各国党的通讯和组织中心,各国党都有自已的独立性。所以李卜克内西有时把第二国际成为国际工人议会,他认为第二国际只是通过代表大会等方式来保持和发展各国工人运动。但这并不意味着第二国际是一个“随意进出的集市”它也有共同的原则,比如加入国际的条件,这有利于工人群众广泛参加到社会主义运动中来。这些原则在第二国际前期起到了积极作用。

恩格斯在第二国际前期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促进了各国工人运动的团结与发展,同时在大会上通过了许多重要决议,比如反军国殖民地土地 五一节等问题。这些决议反映了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原则。解决了当时国际共运的一些主要问题。第二国际通过合法斗争和秘密斗争的灵活结合增强了各国党在工人运动中的影响力。这期间澳大利亚,保加利亚,荷兰,罗马尼亚先后建党,增长了无产阶级的革命力量。第二国际也一直致力于同无政府主义做斗争,在第二国际前四次国际代表大会上都对无政府主义进行了批判和清算。这是第一国际时期对无政府主义者,主要是法国的工团主义,德国的青年派和荷兰的纽文胡斯分子等斗争的继续。这些人反对利用合法手段,反对政治斗争,反对夺取政权与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他们否认组织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不顾主客观条件,主张随时采用暴力手段或随时采取直接行动甚至以国际总罢工的办法推翻资产阶级政府,因此在第二国际前期无政府主义思潮成为了国际共产主义发展的障碍。到1896年第四次代表大会上通过了李卜克内西《关于将无政府主义者驱逐出国际的决议案》至此反无政府主义的斗争才告一段落。

在19世纪末,由于资本主义已经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而马克思、恩格斯又先后去世,有许多新问题、新情况出现了,工人运动中的许多理论家试图从理论上进行探索。1899年,伯恩施坦发表了《社会主义的前提和社会民主党的任务》一书,系统地阐述了他的修正主义思想体系。伯恩施坦在“发展和完善”马克思主义的名义下,提出要使马克思主义“适应”新的政治和经济形势的观点。在哲学方面,他宣扬庸俗进化论和折中主义,对革命的辩证法予以否定,认为唯物史观既“自相矛盾”又“缺乏根据”。在政治经济学方面,他认为剩余价值学说只不过是“以假设为根据的公式”,垄断组织的出现可以使经济危机消除。在科学社会主义方面,他美化资本主义,反对暴力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认为只要反对暴力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只要坚持渐进的、和平改革的策略,就可以促使资本主义和平进入社会主义,并提出“最初的目的是微不足道的,运动就是一切”。修正主义出现后,得到英国费边社分子、俄国经济派、法国米勒兰派等的支持,并迅速发展成国际思潮。修正思想的出现,引起了工人队伍在思想上和理论上的混乱,并引起第二国际内部的激烈斗争。1900年9月,第二国际在巴黎召开第五次代表大会。与会代表围绕“米勒兰入阁”问题展开了激烈争论,争论的结果导致左、中、右三派的形成。米勒兰是法国独立社会主义联盟的成员,他于1899年加入资产阶级内阁,任工商部长。以伯恩施坦、饶勒斯为代表的修正主义者支持米勒兰入阁,宣称此举只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第一步,称为“入阁派”。卢森堡、盖德等对社会主义者入阁表示反对,他们坚持传统的暴力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主张,称为“反入阁派”。第二国际领导人考茨基提出“橡皮决议案”,声称社会主义者加不加入资产阶级内阁“只是一个策略问题,不是一个原则问题,国际大会对此不必有所表示”。“橡皮决议案”只是暂时防止了国际分裂,同时肯定了米勒兰入阁行为,这为以后第二国际的分裂埋下了种子。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党的议会党团在议会中投票赞成战争拨款,投入本国资产阶级怀抱,转向社会沙文主义,促使各交战国无产阶级互相残杀,从而背叛了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原则。在德国社会民主党带头之下,第二国际大多数政党纷纷表态支持本国帝国主义政府,这标志着第二国际瓦解。战争期间第二国际在组织上停止活动。战后,1919年恢复活动的第二国际已经完全蜕变为主张改良主义并与革命的第三国际相对抗的组织。
列宁说,第二国际的破产是在以往的所谓和平的历史时代特点的基础下划线下成长起来并于近几年在国际中取得了实际统治地位的机会主义破产。具体来说,欧洲各国社会民主党在和平环境中开展合法斗争取得一些成就便滋生了机会主义思想。因此他们在战争爆发时唯恐反对战争丢掉了自己的肥缺从而和本国的资产阶级进行公开联合而走向破产。
第二国际的经验和教训都值得新时代的无产阶级学习,反对修正主义,捍卫马克思主义也是我们今天的必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