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社 紬January 21, 2024
刚开始左转同志对孔老二(即孔子)没有什么了解,对孔老二的印象停留在特色宣传中的“孔圣人”,是儒家经典的代表,是什么“仁”“义”“礼”“智”“信”传统美德的祖师爷。而有的同志对孔老二有一定基本的了解,知道孔老二是奴隶主阶级的忠实走狗,想要在历史的过渡时期(即春秋时期,由奴隶制度到封建制度的转变)要倒退回奴隶制的儒家复辟路线的头子。但对其仅仅只是有个粗浅的认识,本文会写儒法斗争的历史,能让同志们对儒法斗争的历史有个简单的认识。
为了更方便的使同志们搞懂关于儒法斗争的历史,紬查阅了一些历史资料,其中主要为文革时期的关于儒法斗争的资料,紬结合史料,把儒法斗争的历史主要分为四个时期方便进行简述,一、春秋战国时期的儒法斗争;二、封建社会中儒法斗争的演变;三、近代史上的儒法斗争;四、建国后的儒法斗争。

论语
一、春秋战国时期的儒法斗爭
这个时期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在春秋末期。 这个时期是奴隶制急剧地崩溃,封建制日益兴起这么一个社会大变动时期。在政治思想领域里就是以少正卯为代表的法家的先驱与孔老二的斗争。少正卯这样一些法家的先驱,,积极地宣传变革的思想,来为封建制推翻奴隶制制造革命的舆论。而孔老二是推行一条顽固维护没落奴隶制的路线。
第二个阶段是战国的初期到中期。这个时期是封建制逐步地在各个诸侯国家建立起来了。新兴的地主阶级为了进一步夺取封建制的胜利积极斗争。这个时期没落的奴隶主想搞复辟,复辟奴隶制。反映在政治思想上,以商鞅为代表的法家,他们推行坚决主张用革命的暴力对社会的经济 政治制度实行彻底地改革、用革命的暴力彻底推翻奴隶制、建立新兴的封建制这样一条路线。而儒家的代表孟轲,他就是要搞复辟、搞倒退、鼓吹一套复古倒退反动的理论。所以思想战线上是商鞅和孟轲这样的斗争。
第三个阶段是战国末期。这个时期封建制基本上在各个诸侯国建立起来了。封建制要进一步发展就要统一。这个时期,在秦朝建立一个统一的封建国家这样一个过程里,反对封建割据势力搞分裂搞倒退,反映在思想领域里,以荀子、韩非为代表的法家,他们要促进国家的统一,主张建立封建的中央集权制,对孔孟的复古倒退思想进一步进行了批判。同时,对吕不韦这样一些奴隶主的复辟势力搞复辟搞分裂的活动进行了斗争。
这是春秋战国时期大致分的三阶段。第一阶段是制造革命舆论,第二阶段进一步进行上层领域的革命,第三阶段建立统一的国家的过程中儒法的斗争。

孔子
二、封建社会中儒法斗争的演变
封建社会儒法斗争的演变,这个时期比较长。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全国到鸦片战争1840年,这中间有二千多年。这里面问题也比较多,并不一定完全正确,只是介绍一个概况。从秦始皇统一以后到鸦片战争前,大致也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从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到西汉的初年,具体来讲到西汉的宣帝。这个时期在政治上的斗争主要是要巩固地主阶级的专政,来发展封建制度,反对封建的割据势力和奴隶主的残余势力搞分裂复辟活动,防止奴隶制度的复辟。这个斗争反映在思想意识形态领域里就是儒法斗争。主要是围绕坚持封建中央集权的郡县制,还是倒退回去搞奴隶制的分封制,这样一个关 乎国家制度和政权性质的根本问题来展开的。
第二个阶段是从汉元帝以后到隋唐时期。这个时期奴隶制复辟的危险基本上过去了,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就突出了,地主阶级和农民的矛盾越来越尖锐了。这个时候地主阶级的专政主要是用来对付劳动人民。地主阶级的历史地位就起了变化,开始由进步的阶级转向了保守。反映在政治思想路线上的变化,地主阶级最开始从尊法反儒转到了尊儒反法。儒法斗争的情况、性质也起了变化。春秋时期,儒法斗争是两个阶级的斗争,是新兴的地主阶级反对奴隶主阶级的斗争。到这个时期,就变为地主阶级内部下层的革新派与地主阶级上层的顽固派之间的斗争,两个政治集团、两个党派之间的斗争。
第三个阶段是从两宋到鸦片战争前。这个时期封建社会开始向后期过渡。农民阶级反对地主阶级的阶级斗争一浪高过一浪。 地主阶级一天天走向下坡路。在这样情况下,地主阶级内部对怎样来维护封建制问题上,大地主的顽固派和中小地主阶级革新派之间进行着尖锐的政治斗争。在怎么来维护封建制度这个问题上,地主阶级内部是有斗争的。这个时期儒法斗争的特点是儒家的思想、儒家的地位越来越提高,提高到封建统治者不可一天没有的地位。而中小地主阶级进步的思想家,他们或者是反儒不反孔,或者是托古改制。在这样的名义上来反对官方正统的儒家。这是封建社会大致三个阶段简单的情况。
三、近代史上的儒法斗争
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又进入一个大变革的历史时期,开始了资产阶级的旧民主主义革命这样一个阶段。由于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使中国逐步地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就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所以近代史上,儒法斗争也是围绕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来展开的。 在这个时期中,资产阶级也吸取西方资产阶级的进化论思想,同时继承了中国历史上法家主张变革、发展这样一个进步的传统,反对封建地主阶级顽固派和帝国主义,坚持同儒家的复古倒退思想进行斗争。这个时期的儒法斗争,表现形式和封建社会有所不同它主要是以尊法反儒和尊儒反法这样两种思潮的斗争表现出来。因为资产阶级不仅仅是吸取中国历史上法家的思想,同时也吸取西方资产阶级进化论的思想,这个斗争的阶级内容 也有了变化,变为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主义、帝国主义的斗争。在讲到这个时期的儒法斗争,首先应该讲一讲,太平天国农民革命运动。
太平天国农民革命运动是近代史上旧民主主义革命第一次高潮。同时也是一次声势浩大的批孔运动。太平天国的农民革命运动,充分表现了农民是中国民族革命的主力军。孔老二的幽灵总是跟反动的封建统治者的命运联系在一起的,所以要反封就必须要反孔。
太平天国在起义一开始,太平天国起义的领袖洪秀全在他教书那个地方(他是小学教员),就把他私塾里边的孔老二牌位砸碎了,这是第一个行动。他没收孔老二牌位,宣判孔老二是妖人。洪秀全为了动员农民起来造反,他当时编过一个宣传的东西,就是为了反对孔老二,使大家的思想解放出来。当时编了五个故事,因为太平天国他是信奉上帝天主教,他说,有一天,皇上帝把他们找了去,把孔老二给押了出来,把他那些《四书》、《五经》都给摆了出来,当时指给孔丘看,说,你拿这些东西教老百姓,把老百姓都给教坏了,你的罪行非常大。孔丘开始要辩论,说了一通,皇上帝非常生气,就命令天使把他抓起来鞭挞他,孔老二跪在地上,不断的哀求。这个故事现在看起来好像没什么,在当时来看,是人们思想一大解放。地主阶级的圣人跪在农民阶级的代表面前接受审判,接受鞭挞,而且苦苦哀求。这个事情是了不起的思想上大解放。所以太平天国为了谁翻封建主义,在思想上首先要打破孔孟儒家思想的束缚,要解放思想,要敢于斗争,宣布孔孟的那些经书都是妖书,禁止人们读孔孟妖书。太平天国的反孔运动,大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民主革命的发展,推动了资产阶级的反儒斗争。
在近代史上,尊儒反法的反动思潮还有个重要的特点:在近代史上,凡是搞尊儒反法的反动派,他们总是同崇洋卖国联系在 一起的。这是由于反动的封建统治者,要维护他的反动统治,,必然投靠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借帝国主义来保护他。而帝国主义要侵略中国,也要依靠中国封建主义者做他的走狗。所以这两股反动势力,封建主义者和帝国主义结合在一起,在思想上也要求用孔孟的这套东西来束缚人民。所以封建反动统治者,要尊儒反法,总是跟他崇洋卖国联系在一起的。当时的清朝的反动统治者,一面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起义,镇压义和团农民起义,一面就投靠帝国主义。当时清朝统治者就大叫“宁赠友邦,勿与家奴”,宁愿把这个国家送给帝国主义,也不让劳动人民起来当家。近代史上的尊儒反法斗争总是和崇洋卖国联系起来的,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1898年戊戌变法前后。这个时期是资产阶级级维新派反对封建顽固派的斗争。儒法斗争主要是围绕变革维新,还是顽固守旧这样两条政治思想路线来展开的。这是第一阶段。
第二个阶段,戊戌变法失败以后到辛亥革命。在这个时期,在政治上资产阶级革命派要革命,反对封建的顽固派和保皇党维护封建制度这样一个斗争。反映在两种思潮斗争上面,主要是要革命还是要改良,要样两条路线、两条政治思想路线的斗争。
第三个阶段,辛亥革命以后到“五四”运动以前。这个时期主要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反对封建势力再搞复辟帝制的斗争。在思想意识领域里就是复辟帝制和反对复辟帝制这样两条政治思想路线斗争。
四、建国后的儒法斗争
建国后,新中国进入由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过渡阶段,由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奋发图强,在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的时候1956年,我国进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阶段,国外有帝修反猖狂攻击,国内有旧的社会习惯势力不甘于自己的灭亡,拜孔教搞诡辩,这些人混入了社会主义的上层建筑领域,混进党内,混进教育界科技界文艺界等上层建筑领域,举个例子,在1962年5月26日发表在文汇报上的一篇名为《孔夫子评议》的文章其中有段话:“礼是孔夫子日常所修习以教人的专业,他将平日对礼的实践合之于原始礼制之所由起;更将所有对礼的认识总结起来升华而得到对‘仁’的重要性的认识,才提出一个‘仁’字作为他思想的核心,再由仁这一核心而有上述‘克己’、‘爱人’、‘推己及人’、‘与人忠’、 ‘无怨’、‘不悔’、‘人任焉’、‘得众’、‘足使人’等等作用的分析。是孔夫子的思想方法也还可说是由感性认识而升华为理性认识的;换句话说,也还可说是以客观存在为第一性,而以主观思维为第二性的。我于哲学本无素养,这样的认识方法,就浅学所及,似乎还不失为 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孔夫子的世界观还不但是唯 物主义,似乎还有点辩证唯物的味儿。”文章竟把孔子打扮成“辩证唯物主义者”为当时的“拜孔”大造舆论。在文化大革命中江青同志为旗手的无产阶级革命派,开展批林批孔运动,积极研究历史上的儒法斗争研究历史周期律,把孔老二批倒批臭,批深批透,留下了许多历史文件和思想基础使得在走资派夺权后,在一段时期也不敢直接举起孔老二的大旗,在那一代革命青年渐渐老去,新一代青年成长起来后,重提儒家经典,说什么孔老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开创者,要坚持文化自信,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等反革命言论,开办孔子学院、拍影视片,当孔子遇到马克思这部影片就是十分突出的代表。这是统治阶级和人民群众的矛盾,是两个阶级的斗争。紬主要把这个时期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由建国刚开始到1965年文革发动前,这一时期是东风压倒西风的过程,是越来越多的新生社会主义因素逐渐压倒越来越少落后的旧因素的过程,是无产阶级压倒资产阶级及其剥削阶级的过程,但剥削阶级不甘于自己灭亡,他们混入党内变成走资派、党外资产阶级的代理人,混入上层建筑变成阳奉阴违、打着红旗反红旗的资产阶级代表人物,他们想复辟,挥舞着尊孔的旗帜,为他们自己复辟的行动做掩护。此时阶级力量对比正处在此消彼长之际。
第二个阶段是文化大革命时期,整个时期,是东风压倒了西风,是无产阶级世界观全面压制剥削阶级世界观,是以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在中国社会主义下最激烈的时候。毛主席为领袖及其无产阶级革命派认识到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发动文化大革命改造人们的世界观,使其适应社会主义社会。并认为运动的重点是一斗、二批、三改革(全文看《关于进行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在运动前期斗垮了以刘少奇为代表的资产阶级司令部,取得了文化大革命阶段性的胜利,在运动中期,九一三事件后,江青等同志给出了批林批孔的方案,给文化大革命打补丁,开展研究儒法斗争进一步改造人们的世界观。运动后期评水浒,研究儒法斗争,运动结尾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的时候把邓小平、林彪、孔老二结合着批(从当时批邓时期历史文件和江青同志在1980年特别法庭审判时的发言可以考究)但在1976年10月戛然而止。
第三个阶段是从1977年到今天,是春风吹散东风,东风点燃星火,是资产阶级重新夺取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假共产党人迫使真共产党人重上井冈山的阶段,修正主义者篡党夺权占领共产党改变其颜色,把无产阶级的党变为资产阶级的党,他们和历代王朝一样为维护统治重新尊孔,毛主席曾在1973年与毛远新谈话中说过:“我们共产党人,是从批孔起家的,但是我们决不能走前面他们的路,批了再尊,等到我们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再把孔子的思想来入老百姓的思想时,就落入到历史的一种循环,这是不行的。如果共产党也到了自己没法统治或者遇到难处了,也要把孔子请回来,说明你也快完了。”这是主席辩证法的运用,历史是螺旋上升的,暂时的倒退是前进的开端,从《当孔子遇到马克思》被网友批判和调侃中能看出群众是反对套着马克思皮的孔老二的。特色表面上说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实际上实质不过是推行反革命的儒家的那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那一套把戏,而孔老二及其儒教的那套反动理论从封建社会就演变了历代国家机器的愚民手段,禁锢人民的思想。到了特色的时候,群众拿起主席的话,文革中批孔的文章去反对他们。这是当代人民群众和特色的矛盾体现,是群众重新拾起理论武器去反对套着共产党外衣的特色的阶级斗争。是两个阶级之间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左派的队伍会越来越强大,总有一天将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