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本论坛有一篇托派的贴子论党内资产阶级;说这个理论是错误的,依据是官僚不占有生产资料,因此不能算资产阶级,这实际上和刘邓赫鲁晓夫他们一样的套路,属于修正主义范畴,下面我引用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1976版的内容进行驳斥。
从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到刘少奇、林彪、邓小平一类修正主义者,都散布一种论调,说是当社会主义公有制成为国家唯一的经济基础以后,一切剥削阶级都消灭了。他们的理由是,剥削阶级之所以成为剥削阶级,是因为他们占有生产资料并据以剥削劳动者;一旦确立了生产资料公有制,剥削阶级也就不存在了。因而,人们在生产中的相互关系就失去阶级关系的性质。这种谬论是完全违反马克思主义和违反社会主义社会的现实的。
列宁说:“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大的集团,这些集团在历史上一定社会生产体系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对生产资料的关系(这种关系大部分是在法律上明文规定了的)不同,在社会劳动组织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因而领得自己所支配的那份社会财富的方式和多寡也不同。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集团,由于它们在一定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其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
列宁关于阶级的这个定义,对于认识社会主义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化,仍然是十分重要的。在社会主义社会,老的资产阶级虽然经过社会主义改造失去了生产资料,但是他们不可能“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摇身一变就从剥削者变成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他们人还在,心不死。原来的经济地位决定了他们无论在经济生活条件、政治立场和思想意识方面,都仍然作为资产阶级在那里活动着;同时,社会主义社会资产阶级法权的存在,表明资产阶级仍然具有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新的资产阶级也在资产阶级法权这块土壤上不断地从一部分工人、农民、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党员中产生,以致在执政的共产党内产生资产阶级,产生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
毛主席深刻分析了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关系,作出了资产阶级就在共产党内的科学论断,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重大发展。党内资产阶级就是走资派,是因为,在政治上,他们推行修正主义路线,坚持走资本主义道路,可以把无产阶级专政的工具变为对无产阶级专政的工具;在经济上,他们在决定生产资料使用、社会劳动组织和社会收入分配各方面,握有很大的权力,可是,他们不是按照广大劳动人民的社会需要,而是代表整个资产阶级的利益,按照复辟资本主义的需要,来使用这些权力。他们竭力强化和扩大资产阶级法权,搞管、卡、压,搞利润挂帅和物质刺激,利用合法和大量非法的手段吮吸工人、贫下中农的血汗。不管个人在主观上意识到与否,我们“这里涉及到的人,只是经济范畴的人格化,是一定的阶级关系和利益的承担者”55。走资派就是资本的人格化。他们发挥着资产阶级的功能,代表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是危害党、颠覆无产阶级专政的主要力量。党内资产阶级的产生,绝不是偶然的、一时的现象,因为社会主义经济仍然是按照商品制度组织起来进行运动的,它在生产关系的三个方面,在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的过程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资产阶级法权。共产党员也同样生活在资产阶级法权的经济关系中。正如毛主席指出的那样:“民主革命后,工人、贫下中农没有停止,他们要革命。而一部分党员却不想前进了,有些人后退了,反对革命了。为什么呢?作了大官了,要保护大官们的利益。”56党员的一部分,有的已经变了,有的正在变,有的如果不警惕,也会变。在已经变了的那一部分党员中,他们在领导经济工作中贯彻执行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竭力维护和扩大资产阶级法权,反对社会主义革命,就成为党内资产阶级,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党内资产阶级要破坏社会主义,复辟资本主义,无产阶级和贫下中农则要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随着社会主义革命的不断深入,党内走资派越来越成为整个资产阶级的核心和主要力量。因而,社会主义生产中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主要是无产阶级同党内资产阶级的斗争。
在社会主义历史阶段,既然社会的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人们在生产中的各种关系必然要受到它的支配、制约或者影响。劳动人民内部的相互关系也是如此,也不可避免地打上阶级的烙印,带有阶级关系的性质,归根到底也要表现为阶级关系。
有些同志对于社会主义生产中劳动人民内部的相互关系,也不可避免地打上阶级的烙印,带有阶级关系的性质,归根到底也要表现为阶级关系,觉得很难理解。这些同志主要是不了解社会主义时期阶级关系变化的规律。在老的资产阶级被打倒以后,新的资产阶级还会不断产生。新的资产阶级从哪里产生呢?还不是从劳动人民中甚至在无产阶级先锋队中产生的吗?新的资产阶级在劳动人民中产生,有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广大劳动人民同正在产生的新的资产阶级分子的关系,就是阶级关系。要理解和认识这种关系的阶级性质,是要花工夫的。因为党内资产阶级不象手持货币到劳动力市场上购买劳动力、榨取工人剩余价值的资本家那样明显,那样容易被人识别。但是,只要我们从这种人执行的修正主义路线、代表资产阶级利益这些方面来考察和分析,还是可以识别的。这些人在劳动人民中活动,也必然会给劳动人民带来资产阶级的影响,暂时蒙蔽一部分不明真相和觉悟不高的人,跟着他们那条修正主义路线走,从而也会使劳动人民之间的关系,带有阶级矛盾的性质。无产阶级取得政权以后,广大工人、贫下中农是决不会停止的,他们要继续革命,为反对资本主义、资产阶级、走资派而斗争。在斗争过程中,广大工人、贫下中农同那些暂时受蒙蔽的跟着修正主义路线走的人的矛盾,一般是人民内部矛盾。但是这种矛盾,也是两个阶级、两条道路和两条路线的矛盾的表现。总之,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劳动人民之间的关系,也要受到这个主要矛盾的支配、制约和影响,打上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矛盾的烙印,因而使社会主义生产中劳动人民之间的相互关系,归根到底要表现为阶级关系。